首页> 中文学位 >《外住地主》中的暗恐母题
【6h】

《外住地主》中的暗恐母题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Introduction

1. Maria Edgeworth and Her Achievements

2.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Absentee

2.1 Studies Abroad

2.2 Studies at Home

3. Innov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1 Theoretical Framework

1.1 History of the Uncanny

1.2 The Uncanny of Sigmund Freud

Chapter 2 Constant Repression among Characters

2.1 Lady Clonbrony’s Repression of Unfulfilled Wishes

2.2 Lord Clonbrony’s Repression of Unhomeliness

2.3 Lord Colambre’s Love Repression to Grace

Chapter 3 The“Evil Eye”in the Plot of The Absentee

3.1 The Attempted Extortion Racket

3.2 Ethnic Prejudice from Common Londoners

3.3 Fraudulent Conduct of the Irish Agents

Chapter 4 The Double in the Scenes of The Absentee

4.1 Repetition of the Similar Scene

4.2 Recurrence of the National History

Conclusion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玛丽娅·艾奇沃思(1768-1849)是享誉西方文坛的英裔爱尔兰作家,被盛赞为“女沃尔特·司各特”和“爱尔兰的简·奥斯汀”。《外住地主》(1812)作为其代表作之一,自出版以来,多数学者从文化批评和社会批评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然而鲜有学者对文本中人物的负面情绪进行剖析。事实上,艾奇沃思不仅细致地刻画了人物的焦虑和暗恐心理,而且隐晦地揭露了导致人物焦虑的社会因素。本文以弗洛伊德的暗恐理论为基础,展现小说中所体现的暗恐,揭示其表现形式和产生的来源。
  首先,人物无意识的压抑状态是暗恐的一种表征:英格兰与爱尔兰长期的殖民关系导致克朗布罗尼夫人和克朗布罗尼勋爵在伦敦社交圈经常会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情结,此种情结展现为他们对自我的压抑;又因英格兰新教徒与爱尔兰天主教之间的信仰分歧,克莱姆布尼勋爵一再压抑对格芮丝的真挚情感。其次,小说情节中的“邪恶之眼”是爱尔兰暴乱之后动荡时代的产物,也是作者对当时时代的暗恐式书写。奸商默狄凯的蓄意勒索,以索赫为代表的英格兰民众对爱尔兰人的偏见以及爱尔兰地产代理人的欺诈行为均给他人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暗恐阴影。最后,小说场景设定中多次出现复影这一暗恐主题,复影现象背后是英格兰、爱尔兰社会内部问题的映射。外住地主博瑞欧一家的遭遇是克朗布罗尼家未来命运的“复影”,拉法提夫人的奢华宴会是克朗布罗尼夫人奢靡盛宴的“复影”;手持农具聚集马路旁的农民是作者经历的爱尔兰暴乱历史的再现。
  综上,借助暗恐式表达,艾奇沃思在《外住地主》中传达出她对爱尔兰暴乱之后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及其内部日益加深的社会矛盾的焦虑,而深受叛乱之害的作者,也借此表达她内心隐含的恐惧之情。《外住地主》对个体家庭暗恐感受的呈现,以小见大反映英格兰、爱尔兰不同群体间的矛盾冲突,表明了作者的创作动机:希望消除不同群体之间的隔阂,互包互容,和谐共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