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一个面向工作的智能化沟通平台的研究和开发
【6h】

一个面向工作的智能化沟通平台的研究和开发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目录

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问题和研究意义

1.4 本文主要工作

1.5 本文组织结构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技术和协议介绍

2.1 消息传输技术和协议

2.1.1 面向工作的消息传输中间件及协议标准

2.1.2 与传统即时通讯协议的对比

2.2 客户端框架和技术

2.2.1 QT框架与HTML5技术介绍

2.2.2 QT与HTML5混合开发的优势

2.2.3 消息加密技术

2.3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2.3.1 自然语言理解技术概述

2.3.2 LDA主题模型

2.3.3 Word2vec模型

2.3.4 循环神经网络模型

2.3.5 多轮对话决策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3.1 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3.2 系统整体架构

3.3 客户端结构和功能设计

3.3.1 数据支撑层

3.3.2 应用层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客户端总体实现方案

4.1 数据支撑层实现方案

4.1.1 技术问题分析

4.1.2 消息数据结构和标签机制

4.1.3 消息流服务和消息队列

4.1.4 登录与数据服务

4.2 应用层实现方案

4.2.1 应用模块

4.2.2 控制模块

4.3 用户界面实现方案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人工智能微服务模块

5.1 场景挖掘和建模分析

5.1.1 场景挖掘

5.1.2 建模分析

5.2 消息分类与聚类模型方案

5.2.1 神经网络语言模型构建

5.2.2 词项权重模型构建

5.2.3 神经网络语言模型和词项权重模型的结合

5.2.4 分类和聚类模型构建

5.3 多轮对话决策模型方案

5.3.1 自然语言理解模块

5.3.2 对话管理模块

5.4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5.4.1 实验数据

5.4.2 实验环境

5.4.3 评估指标

5.4.4 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5.5 微服务部署

5.6 本章小节

第6章 系统测试与评价

6.1 开发和测试环境

6.2 系统测试

6.2.1 功能测试

6.2.2 性能测试

6.3 可扩展性评价

6.4 实用性评价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即时通讯逐渐成为工作中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很多面向工作的即时通讯软件也应运而生。经过调查和使用,我们发现企业级的即时通讯软件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复杂的工作场景下,沟通中的信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二是沟通平台和企业的业务管理系统做不到良好的衔接,造成了信息的隔离。因此,为了提升工作中的沟通效率,本文从上述两点不足出发,研究并开发了一个面向工作的智能化沟通平台。该平台整体架构为一个层次化结构,共分为数据平台,传输层,数据支撑层,应用层,用户界面。具体而言,该平台有如下特色:
  1)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融入消息处理环节,针对消息的分类,聚类和多轮对话决策这三个问题分别建立相应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来协助用户完成消息处理和工作任务。
  2)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高弹性的数据支撑层。该层设计了一个带有时序锁的双重消息队列解决了消息冲击和阻塞问题,采用了消息标签机制提升了其信息承载能力。该层包含了一系列数据服务,为上游的应用层提供了良好的数据支撑。
  3)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可扩展的应用模块,该模块集成了即时通讯功能和面向工作的具体应用,将沟通平台和企业业务管理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提升了信息的流通效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