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O2(COS)基嵌段共聚物合成方法研究
【6h】

CO2(COS)基嵌段共聚物合成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缩写、符号、术语表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2 CO2(COS)与环氧化物共聚的催化剂和特点

1.3 CO2(COS)/环氧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

1.4 基于CO2(COS)合成嵌段共聚物

1.4.1 全碳酸酯型嵌段共聚物

1.4.2 聚碳酸酯-block-聚酯型嵌段共聚物

1.4.3 其他组成的CO2基嵌段共聚物

1.4.4 其他拓扑结构的CO2基嵌段共聚物

1.4.5 CO2(COS)基嵌段共聚物的性能与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章 DMCC催化剂催化己内酯(ε-CL)开环聚合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材料

2.2.2 测试仪器

2.3.1 Zn-Co(Ⅲ)DMCC催化剂简介

2.3.2 Zn-Co(Ⅲ)DMCC催化ε-CL开环聚合反应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一锅”法合成聚碳酸酯-block-聚酯型嵌段共聚物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材料

3.2.2 测试仪器

3.2.4 CHO/CO2/ε-CL三元共聚:“一锅一步”法合成多嵌段共聚物

3.2.7 HO-PCL-OH存在下,Zn-Co(Ⅲ) DMCC催化CHO/CO2共聚

3.2.9 制备PCL和PCHC共混物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一锅分步”法制备PCHC-b-PCL嵌段共聚物的表征(和第二章 密切关联)

3.3.2 “一锅一步”法制备PCHC-b-PCL多嵌段共聚物的设想

3.3.4 链转移剂含量对共聚反应的影响

3.3.5 反应时间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3.3.6 反应温度、CO2压力及投料比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3.3.7 对照实验

3.3.8 多嵌段共聚物的性能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COS/环氧丙烷共聚反应构建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材料

4.2.2 测试仪器

4.2.5 合成PS-b-PPMTC-6-PS三嵌段共聚物

4.3.1 (Salen)CrCl/PPNCl二元体系催化COS/PO共聚反应的特点

4.3.2 (Salen)CrCl/PPNCl二元体系在水存在下催化COS/PO共聚

4.3.3 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一锅”法合成聚硫代碳酸酯-block-聚酯型嵌段共聚物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材料

5.2.2 测试仪器

5.2.3 OX/COS/ε-CL三元共聚反应

5.3 结果与讨论

5.3.1 COS/OX/ε-CL三元共聚物的表征

5.3.2 反应条件对COS/OX/ε-CL三元共聚反应的影响

5.3.3 COS/OX/ε-CL三元共聚物的结构及聚合机理的研究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6.1 结论与创新

6.2 不足与展望

作者简历、发表论文及申请专利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进行了基于CO2(COS)与环氧化物共聚反应构建嵌段共聚物的合成方法学研究。开辟了“交叉链转移”聚合方法,首次实现了“一锅一步”法制备CO2基多嵌段共聚物,深入研究了共聚机理和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结合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ATRP)与CO2(COS)/环氧“不死聚合”方法,合成了结构明确的ABA型三嵌段共聚物,为CO2(COS)基聚合物引入烯烃类单体提供了新思路,同时深入研究了COS/环氧共聚的“氧硫交换”现象。 锌-钴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Zn-Co(Ⅲ) DMCC)在环氧化物存在下能高效催化ε-CL开环聚合生成PCL。单独的Zn-Co(Ⅲ) DMCC无催化活性,ε-CL只在环氧化物引发下才发生开环聚合。不同的环氧化物引发效率不同,环氧环己烷(CHO)和4-乙烯基环氧环己烷(VCHO)引发速率最快。本体条件下加入2 mol%CHO,在120℃,5 mg Zn-Co(Ⅲ) DMCC下,2 mLε-CL在2小时内几乎反应完全。当CHO量减少至1 mol%,相同条件下ε-CL完全转化得到了超高分子量PCL,数均分子量高达177.7 kg/mol,(D)仅为1.64。基质辅助激光解析时间飞行质谱(MALDI-TOF)和核磁结果表明所得PCL两端为羟基结构。 Zn-Co(Ⅲ) DMCC/辛酸亚锡[Sn(Oct)2]共同催化CO2/CHO/ε-CL三元共聚反应“一锅一步”法得到了PCHC和PCL交替分布的多嵌段共聚物。利用核磁、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小角X射线散射(SAXS)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设计多组对照实验和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在CO2存在下,Zn-Co(Ⅲ) DMCC只催化CO2/CHO共聚生成PCHC,Sn(Oct)2只催化ε-CL开环聚合生成PCL,但由于这两个体系均存在“不死聚合”现象,PCHC和PCL休眠链通过链转移反应分别“穿梭”到金属Sn和Zn上,即“交叉链转移”反应,再分别引发ε-CL和CO2/CHO插入聚合,该过程可反复进行,因而PCHC和PCL嵌段的平均链长取决于两个体系链转移速率和链增长速率的差异,避免了梯度结构的产生。多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和PCHC/PCL嵌段的平均链长随着链转移剂加入量的增加而减小。当不加链转移剂时,聚合物分子量可达到35.2 kg/mol,PCHC和PCL嵌段的平均长度分别为25和50,此时PCHC-b-PCL多嵌段共聚物的力学性能有很大改善,断裂伸长率达22.8%,而PCHC仅为3.3%,PCHC/PCL共混物只有1.8%且表现出宏观的相分离。当使用季戊四醇作链转移剂时,共聚产物透明度显著增加。 水杨醛二亚胺金属铬氯配合物[(salen)CrCl]搭配等当量的双(三苯基膦)氯化铵(PPNCl)能高效催化COS/环氧丙烷(PO)共聚,得到全交替聚单硫代碳酸酯[poly(propylene monothiocarbonate),PPMTC]。[催化剂]/[PO]/[COS]投料比为1/1000/2000,25℃本体反应,加入一定量水(2-5 mol%)作为链转移剂,得到了单分散的PPMTC(Mn=6.9-2.8 kg/mol,(D)=1.06)。核磁、红外和MALDI-TOF质谱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两端均为仲羟基结构,且大部分聚合物链上存在一个二硫代碳酸酯链节(DTC)。基于聚合物的端羟基,通过溴化,再结合ATRP引发苯乙烯聚合,得到了单分散的PS-b-PPMTC-b-PS三嵌段共聚物(Mn=10.8 kg/mol,(D)=1.08)。基于聚合物链中的DTC链节,设计多组对照实验,结果表明水的加入导致原位生成“Cr-OH”催化剂中间体,而“Cr-OH”优先引发COS插入生成“Cr-S-COOH”中间体,但此结构稳定性较差,会发生脱羧反应生成带巯基的PPMTC休眠链,后者再次发生链转移反应继而引发COS/PO共聚,于是在聚合物链中产生了一个DTC链节。随着加水量的增加,含有DTC链节的聚合物链增加。 (salen) CrCl搭配1,5,7-三氮杂二环[4.4.0]癸-5-烯(TBD)能有效催化氧杂环丁烷(OX)/COS/ε-CL发生三元共聚反应。核磁和DSC表征表明PCL以嵌段的形成分布在共聚物中,再次实现了“一锅”“一步”法合成聚硫代碳酸酯-block-聚酯型嵌段共聚物,但PCL的结晶受到了COS/OX共聚物(PMTC)的影响。经“一锅”“分步投料”法合成了PCL-b-PMTC模型化合物,初步确定了嵌段型COS/OX/ε-CL三元共聚物的节点结构。设计了多组对照实验,结果表明(salen) CrCl对ε-CL无催化活性,TBD对OX均聚以及OX/COS共聚无催化活性。共聚机理和序列结构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论文首次使用非均相Zn-Co(Ⅲ)DMCC催化剂成功催化ε-CL开环聚合得到了超高分子量PCL;开辟了“交叉链转移”聚合方法,基于CO2/CHO/ε-CL共聚反应,实现了“一锅一步”法合成多嵌段共聚物,该方法能有效避免梯度结构的生成;首次将ATRP与不死聚合相结合,成功将聚烯烃引入COS/PO共聚物中,并深入研究了“氧硫交换”现象;首次利用(salen)CrCl/TBD(DBU)二元催化体系催化COS/OX/ε-CL三元共聚,再次实现了“一锅一步”法合成嵌段共聚物。 总的来说,本文较深入地利用了CO2(COS)/环氧共聚的不死聚合特征。采用“复合催化剂”体系,利用不死聚合控制增长中心结构,可“一锅一步”合成嵌段共聚物,或利用不死聚合控制聚合物端基结构,可“分步”合成嵌段共聚物。嵌段共聚物的综合性能与相应均聚物相比有很大的提升。

著录项

  • 作者

    李洋;

  •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大学;
  • 学科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张兴宏,王齐;
  • 年度 201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CO2; COS; 嵌段; 共聚物合成;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