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海洛因戒除者的行为回避干预研究
【6h】

海洛因戒除者的行为回避干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引言

1.1 海洛因戒除者复吸的原因概述

1.1.1 海洛因复吸问题概述

1.1.2 认知的双加工理论

1.1.3 海洛因成瘾者的认知特点

1.2 具身认知概述

1.2.1 具身认知发展概述

1.2.2 感知运动中的具身效应

1.2.3 利用具身效应改变无意识认知的实证研究

1.3 研究问题与实验假设

1.3.1 问题提出

1.3.2 研究目的

1.3.3 实验假设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2 方法

2.1 被试

2.2 研究方案

2.3 研究设备与程序

2.4 研究工具

2.4.1 戒毒动机量表

2.4.2 海洛因依赖性人格量表

2.4.3 行为回避训练任务与海洛因动机性趋近-回避任务(Heroin-Approach Avoidance Task,H-AAT)

2.4.4 信号停止任务(STOP-SIGNAL TASK)

3 结果

3.1 海洛因渴求感结果分析

3.2 戒除效能感结果分析

3.3 H-AAT结果分析

3.3.1 原始反应时数据结果

3.3.2 回避d分数与趋近d分数结果

3.3.3 回避d分数结果分析

3.3.4 趋近d分数分析

3.4 SST结果分析

4 讨论

4.1 行为回避训练机制探讨

4.2 海洛因戒除者的趋近动机与回避动机探讨

4.3 海洛因戎除者的反应抑制能力探讨

4.4 本研究的创新点

4.4.1 实验形式与指标的创新

4.4.2 面向应用的实践创新

4.5 本研究的展望

4.6 本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与进一步的构想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一直以来,关于海洛因戒除者频繁复吸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戒除者本人以及戒毒研究者。在认知双加工理论和具身认知理论的指导下,行为回避训练在酒精、香烟等成瘾领域颇见成效,但在海洛因成瘾领域尚未有所应用。
  本研究基于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开展,首次将行为回避训练引入海洛因成瘾领域。旨在系统探讨行为回避训练对海洛因戒除者冲动性药物寻求动机的干预效果及其持续时间。本研究对建构和完善行为回避训练理论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对戒毒机构如何开展海洛因成瘾者的治疗、评价和改善海洛因戒除手段具有显著的现实指导价值。
  本研究于浙江省某所强制隔离戒毒所中进行,招募了64名符合筛选条件的海洛因戒除者,将其随机分组为训练组与控制组,每组各32人。所有被试均进行戒毒所常规的认知教育活动与身体康复训练。针对训练组被试,在常规戒毒所管理的基础上需额外完成20次的行为回避训练。研究通过海洛因动机性趋近-回避任务、停止信号任务对被试的内隐动机进行测查;采用海洛因依赖性人格量表、戒毒动机量表进行主观认知的测查。分别在训练前、训练结束、结束后一个月、三个月对被试进行4次测试。使用SPSS21.0对相应测试结果进行4(时间:前测、第一次后测、第二次后测、第三次后测)*2(组别:控制组、训练组)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当后测使用与训练所用不同的新图片施测时,时间×组别的交互作用效应显著,F(3,62)=3.464,p=0.02。最终,本研究获得了以下主要结论:
  (1)行为回避训练是有效的。通过行为回避训练,能够有效地帮助海洛因戒除者增强对于海洛因的回避动机。
  (2)行为回避训练的效果可泛化到训练中未曾出现的海洛因相关线索。
  (3)当行为回避训练停止之后,其训练效果可以在一段时间(三个月)保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