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海岛目的地旅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普陀山为例
【6h】

海岛目的地旅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以普陀山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研究思路及方法

1.3研究进展

2海岛旅游生态系统健康相关理论及研究

2.1海岛及海岛旅游

2.2海岛旅游生态系统

2.3海岛旅游生态系统健康

2.4海岛旅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理论基础

2.5本章小结

3海岛目的地旅游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3.1 DPSIR模型的发展及应用

3.2基于DPSIR 模型的海岛目的地旅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3.3海岛目的地旅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标准

3.4海岛目的地旅游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测算

3.5本章小结

4 普陀山海岛目的地旅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4.1 普陀山生态系统概况

4.2普陀山数据来源与处理

4.3普陀山海岛目的地旅游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分析

4.4本章小结

5普陀山海岛目的地旅游生态系统健康调控

5.1人口调节与人口素质

5.2水资源保护和污水处理

5.3大气环境保护

5.4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5.5划分生态系统保护功能区

5.6管理者管理能力建设

5.7本章小结

6研究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6.2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海岛是人类生存空间的重要组成单元,海岛旅游作为海洋经济时代旅游业的重要增长点和海洋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是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后续力量,成为了未来旅游开发布局时重要的地理区域选择。普陀山佛教文化资源独特,是舟山群岛国家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内最具知名度和旅游价值的部分,却面临着海岛本身环境脆弱性和人类不当开发利用的威胁,制约了其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且目前对海岛旅游生态系统健康方面的研究尚待引起更多的关注。因此,本文以普陀山为例,展开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以期有益于海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本文系统分析了海岛旅游与生态系统健康的相关文献,归纳了海岛的旅游特征和生态环境特征,其中海岛旅游生态系统中各组分之间的交流产生了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人口流和资金流,各组分在生态系统中的结构特征和组分比例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机制,共同影响其流动的正常性和适度性。以此,本文探究和总结了有关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重要理论:螺旋等级理论、系统生态理论、时空理论。其次,在分析DPSIR模型及其与海岛目的地旅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具有适应性的基础上,综合旅游学和生态学等学科理论,构建了海岛目的地旅游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与海岛旅游和生态系统健康最切合的5个准则层因子和26个指标层指标,分析了5个准则层因子的作用机理和26个指标层指标的要素内涵,并按照一定的划分依据列出指标实际值和健康指数值分别与健康等级划分标准,将隶属度和健康指数的测算共同作为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方法。最后,本文以普陀山为例,分析了2005-2014年普陀山海岛目的地旅游生态系统健康体系中“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个准则层和整体的隶属度及健康指数,十年间普陀山海岛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系统健康的隶属度和健康指数保持一致性,综合健康指数整体处在“亚健康”状态(0.433-0.692),变化幅度不大,五个因子的健康指数在十年间有着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波动,五个因子之间也存在着不同差异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体趋势上保持一致性。从中总结出,总人口和旅游者的增长率、人口密度、湿润指数、废水和固废排放量、旅行社和饭店床位数、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域面积比例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几个指标是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生态系统健康的因子,并提出了相关具体的生态系统健康调控措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