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爱德华·W·萨义德后殖民理论接受研究
【6h】

爱德华·W·萨义德后殖民理论接受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绪论:选题背景、意义和基本思路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2国外对于萨义德后殖民理论的研究

1.3国内译介情况

1.4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2萨义德后殖民理论建构及其价值

2.1萨义德后殖民理论建构

2.1.1 文艺美学批评

2.1.2 政治关怀

2.1.3 东方主义与文化霸权主义

2.2萨义德后殖民理论的贡献与价值

3中国文化批评语境与萨义德后殖民理论的对接

3.1萨义德后殖民理论之中国传播

3.2自觉选择

3.2.1 市场经济带来文学边缘化

3.2.2 冷战格局瓦解带来的“国学热”

3.2.3 重返“人文精神”

3.3接受过程中的误读

3.3.1 狭隘的民族主义

3.3.2 “文论失语症”归咎

4萨义德后殖民理论与中国文化批评

4.1挑战权威话语

4.2本土化诉求

4.3主体性建构

5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20世纪90年代爱德华·W·萨义德(Edward W·Said)的后殖民理论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批评研究中挑战西方权威话语、建设中国本土文化、建构中国文化批评主体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对萨义德后殖民理论的相关研究资料,分析萨义德的理论对中国文化批评理论建构的深刻影响,分析中国文化批评的价值取向和话语性质。正是在萨义德理论和方法影响下,中国当代文化批评呈现出新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特征,表现在挑战权威话语、本土化诉求、主体性建构等几个方面。为此,全文分为五个步骤进行这项工作。
  绪论:选题背景、意义和基本思路。绪论阐述这项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对国外萨义德理论研究和国内萨义德作品译介情况做了细致地梳理与分析,并介绍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即通过文本解读法、研究文献整理法和历史参证法,对萨义德后殖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研究做了整体性探究。
  第一章:萨义德后殖民理论建构及其价值。通过对萨义德文艺批评方法和批评主题研究、政治关怀、东方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等理论观念和方法的分析,阐明萨义德的理论贡献和价值,并成为中国当代文化批评的重要资源。
  第二章:中国文化批评语境与萨义德后殖民理论的对接。通过对萨义德后殖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进行梳理,即主要对在20世纪90年代国内翻译介绍、评述研究萨义德的代表人物以及从哪些角度介绍、引用他的批评理论等传播过程做了简单梳理,分析萨义德后殖民理论在中国接受的语境及原因,并分析在对其理论的接受过程中产生的误读。
  第三章:萨义德后殖民理论与中国文化批评。通过梳理研究萨义德后殖民理论对中国文化批评理论建构的作用,分析中国当代文化批评在其批评理论影响下呈现出的挑战权威话语、本土化诉求、主体性建构等几个方面的影响。
  结语总结在当前文化语境下中国发展自身文化、实现民族价值应该通过建设本土文化以实现进入传统、重塑辉煌,重建民族身份与民族精神,在全球化语境中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与复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