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英汉语动宾结构句法-语义接口的互动关系研究
【6h】

英汉语动宾结构句法-语义接口的互动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Academic Achievem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2 Research Questions

1.3 Research Methodology

1.4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Grammar

2.2 Generative Studies on Syntax-Semantics Interface

2.3 Studies on Syntax-Semantics Interface of the VO Construction

2.4 Summary

Chapter Three The Classifications of VO Construction both in English and Chinese

3.1 The Cognate Object Construction

3.2 The 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

3.3 The Super Object Construction

3.4 Summary

Chapter Four The Interaction in Syntax-Semantics Interfac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VO Constructions

4.1 The Interaction in Syntax-Semantics Interfac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ognate Object Construction

4.2 The Interaction in Syntax-Semantics Interfac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

4.3 The Interaction in Syntax-Semantics Interfac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Super Object Construction

4.4 Summa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选取英汉语动宾结构,研究句法-语义接口的互动关系。研究问题如下:
  1)什么是英汉语动宾结构的句法-语义接口?
  2)英汉语动宾结构句法-语义接口的关系为什么是互动的?
  3)如何解释英汉语动宾结构句法-语义接口的互动?借助大量英汉语语料,根据生成语法句法-语义接口的理论,运用理论思辨法,详细分析英汉语动宾结构句法-语义接口。
  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1)首先根据语义对英汉语动宾结构进行分类,分为三类:英汉语同源宾语结构,英汉语双宾语结构和英汉语超常宾语结构,以期解决第一个问题,本文研究以上三个动宾结构的接口问题。
  2)然后详细研究英汉语动宾结构句法-语义接口互动的原因和对此的解释,为了深入剖析,利用论元,语义角色,最简方案等分别分析了英汉语同源宾语结构、双宾语结构、超常宾语结构的句法特点和语义特点,进一步指出其句法-语义接口存在互动关系。
  研究发现如下:
  1)英语同源宾语结构中,由于同源宾语论元角色的转变,由正常作宾语的受事角色转变为非真正意义上的述题、受益者、或者感受者,从而促动其句法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迫使其英语同源宾语结构中的不及物动词转换为假及物动词(或称准及物动词),从而具有了赋予宾格的能力,当然,该处的宾格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宾格,而是一个假宾格(或者称准宾格)。汉语同源宾语结构中的动词为及物动词,所以不存在赋格的问题,但汉语同源宾语结构仍不是正常的动宾结构,其结构对于动词和宾语具有严格的限制,两者必须语义相关,且宾语与动词的动作是同步的,两者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宾语论元角色的变化而为,从常规的受事转为工具或结果,最终促使其句法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汉语中的同源宾语结构。
  2)英汉语双宾语结构中,为了保持句法中主谓的一致性,发生了一系列的移位和合并操作,格的核查是借助于 vp,其形成原因在于由一个宾语扩展为两个宾语,从而促使句法发生相应的变化。英汉双宾语结构对于施事的语义选择基本上是一致的,都为[+生命性],[+自主性],[+意识性];对与事的语义选择都限定为表“人”的语义成分,而汉语中可以通过转喻或隐喻延伸至更广的范围。对受事的语义选择按照不同的划分类别具有不同的属性,主要区别在于事物的具体和抽象的性质方面。
  3)英汉语超常宾语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用假宾语掩盖其真宾语,如:“吃食堂”中,用表达处所的“食堂”掩盖了真正的宾语“食物”。超常宾语结构中,具体是论元的变化引起了句法的改变还是句法的原因导致了语义的变化,并不容易界定。文学作品中,尤其是诗歌,经常用简洁的话语表达丰富的语义,此时为句法的变化引起语义的变化。但不管是语义促动句法改变还是句法促动语义改变,两者都是句法和语义互动的结果。
  以上发现对句法-语义接口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