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美母语教科书“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体现的比较研究——以两套教科书为例
【6h】

中美母语教科书“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体现的比较研究——以两套教科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概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的意义及目的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2 语文课程“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界定

2.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理念

2.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

2.3 语文新课程中三维目标关系探析

2.4 语文课程“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内涵

2.5 语文课程“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设置的理论基础

2.6 “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对语文课程的意义

2.7 语文教科书中体现“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意义

3 我国语文教科书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体现

3.1 建构新的教科书体系,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和学习方法的形成

3.2 教科书辅助栏目设计各具特色,有利于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4 美国英语教科书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体现

4.1 以“历史”为经线,用“文学”作纬线结构整套教材,有利于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

4.2 文前助读材料层层铺垫与深入,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4.3 注重图表与课文的配合,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识别和使用图表的方法和过程

4.4 文后作业设置栏目颇具特色,便于 “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落实

5 中、美两国母语教科书“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体现的比较

5.1 中美母语教科书中体现“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共性

5.2 中美母语教科书中体现“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差异

6 对改进我国语文教科书编写的建议

6.1 课文设计应有利于师生活动

6.2 作业设计应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指导性和拓展性

6.3 课前引导应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着眼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

6.4 课后练习要注重对学生习得“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2001年教育部下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决定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指导下,中学语文课程与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教科书的变化是十分明显的。本次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变化就是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课程目标。教科书的编写也要注意帮助学生实现这三个维度的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的目标。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重视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掌握一般问题的解决过程;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作为在新课程改革中被第一次提出的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还有一定的困难。教科书作为学生的学本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研究教科书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的体现,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这一全新的背景下,笔者精选了两套中、美两国具有代表性的母语教科书,就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部分,对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在中美母语教科书中的体现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揭示了本研究的时代背景、方法和意义。
  2.从理论上探索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论基础,“过程与方法”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之关系,剖析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内涵、地位和意义。
  3.我国语文教科书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体现。
  4.美国英语教科书中“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的体现。
  5.中、美两国母语教科书“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体现的比较。
  6.在前面几章的研究基础上,对我国语文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本论文的重点在于对中、美两国中学母语教科书进行分析,总结出两国教科书在体现“过程与方法”维度目标方面的特点并加以细致的比较,对教科书今后的编写和使用提出建议,以便更好地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