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课改视域下的支架式教学问题探讨
【6h】

新课改视域下的支架式教学问题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概念界定

1.2.1 支架

1.2.2 教学支架

1.2.3 支架式教学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研究意义

1.4.1 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1.4.2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4.3 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1.5 研究目的与方法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方法

2.支架式教学的特征及其理论基础

2.1 特征

2.1.1 学习的主动性

2.1.2 教学的适应性

2.1.3 对话的合作性

2.1.4 支持的渐撤性

2.1.5 责任的转移性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理论

2.2.2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

3.当前支架式教学的现状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调查方法

3.2.1 问卷法

3.2.2 访谈法

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不知无用”

3.3.2 “知而不用”

3.3.3 “随性所欲”

3.3.4 “事倍功半”

4.制约支架式教学的主要诱因

4.1 理论辐射滞后

4.2 内涵认知异化

4.3 惯习掣肘

4.4 技能匮乏

4.5 评价机制缺失

5.促进支架式教学实践的策略

5.1 正确理解支架式教学理论

5.1.1 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5.1.2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5.1.3 拓宽资源利用渠道

5.2 敢于实践支架式教学策略

5.2.1 突破教学“惯习”束缚

5.2.2 提高教学研究能力

5.2.3 鼓励教学思维创新

5.3 逐步提升支架式教学技能

5.3.1 组建“学习共同体”

5.3.2 提倡“影子”培训

5.3.3 拓展教学反思路径

5.4 合理构建支架式教学评价机制

5.4.1 确保评价对象的全面性

5.4.2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标准

5.4.3 倡导评价形式的客观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Ⅰ:支架式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Ⅱ:支架式教学现状访谈提纲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知识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学校所教授的知识不仅在数量上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在更新速度上也明显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学校教育所传授的有限知识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知识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人们开始意识到,亦步亦趋的跟随知识更新的脚步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从个体本身出发,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因此,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提高学习者学习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使命。在此形势下,支架式教学以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价值取向愈来愈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支架式教学自20世纪末引入我国以来,对其研究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并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取得不俗的成就,实践证明,支架式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尽管支架式教学的优势显而易见,然而它在实践中并未得到有效开展,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仍然根深蒂固,广大一线教师对支架式教学的认识存在明显不足。本研究立足于国内外支架式教学研究成果,围绕当前我国支架式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形成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本研究的主题是“新课改视域下的支架式教学问题探讨“,围绕“支架式教学问题”这一研究核心,整个研究沿着“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这一思路展开,基于上述逻辑,本论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导论,包括研究问题的提出,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支架式教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并对研究的意义、目的和方法进行了说明和解释。目的是提供研究问题的理论依据。
   第二章主要阐述了支架式教学的特征及其理论基础。根据国内外支架式教学研究成果,对支架式教学的特征、理论基础及教学支架的主要类型进行了系统介绍。该部分内容有助于更深刻的了解支架式教学的内涵和应用机制。
   第三章论述了当前支架式课堂教学的现状。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揭示当前中小学支架式教学实践主要存在四个问题①“不知无用”:教师不知道也不使用支架式教学;②“知而不用”:教师知道但不使用;③“随性所欲”:教师知道,但想用就用,不想用就不用。④“事倍功半”:教师使用,但效果不好。该部分内容解释了支架式教学问题的具体现状。
   第四章探讨了制约支架式课堂教学实践的原因。经分析表明:理论辐射滞后,内涵认知异化,惯习掣肘,技能匮乏,评价机制缺失是形成问题的主要原因。该部分目的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为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提供现实依据。
   第五章提出了解决支架式教学存在问题的建议和策略。针对问题的成因,从四个方面出发提出建议,分别是:正确理解支架式教学理论(体现在加强理论推广力度,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拓宽资源利用渠道);有效实践支架式教学策略(体现在突破教学“惯习”束缚,提高教学研究能力,鼓励教学思维创新);逐步提升支架式教学技能(体现在组织学习共同体,提倡“影子培训”,拓展教学反思路径);合理构建支架式教学评价机制(体现在确保评价对象的全面性,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倡导评价形式的客观性)。
   本论文严格遵循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系统分析和探讨了我国支架式课堂教学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该研究成果为促进我国支架式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