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时机转染基因对兔下颌骨牵引区新骨生成的影响
【6h】

不同时机转染基因对兔下颌骨牵引区新骨生成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主要材料

2.方法

3.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自1992年McCarthy首次将牵引成骨术(distraction osteogenesis,DO)用于下颌骨畸形患者的治疗以来,DO在颅颌面外科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随着经验的日益积累,人们对下颌骨DO的认识也在进一步深化。在临床应用中发现,尽管DO为许多常规外科手术难以矫治的颅颌面骨严重发育不足畸形及骨缺损的整复提供了一种新的矫治方法,然而,较长的疗程及牵张装置长时间留置面部或口腔内所引发的各种问题(如固定螺钉松脱、伤口感染、骨折等)成为临床运用和推广该技术的瓶颈和主要障碍。因此,如何促进新骨生成、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已成为目前颅颌面外科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目的: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新西兰大白兔双侧下颌骨牵引为动物模型,选择在术后即刻(潜伏期),牵引开始(牵引期)和牵引结束(固定期)利用电穿孔技术介导重组质粒pIRES-hBMP2-hVEGF165转染下颌骨牵引区,观察不同时机进行基因转染对下颌骨牵引区新骨生成的影响,探索基因导入的最佳转染时间,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8只,全麻下沿双侧下颌骨截骨后,在下颌骨断开处安放内置式下颌骨牵引器,钛钉固定,分层缝合切口,牵引器旋转杆外置。将兔随机分成4组:A组:于术后即刻,双侧牵引区注射2μg(0.1μg/μl)重组质粒pIRES-hBMP2-hVEGF165;B组:于术后3天,牵引开始时双侧牵引区注射21μg(0.1μg/μl)重组质粒pIRES-hBMP2-hVEGF165;C组:于牵引结束时,双侧牵引区注射2μg(0.1μg/μl)重组质粒pIRES-hBMP2-hVEGF165;三组均予电脉冲刺激(电脉冲参数:电压200V,电容10μF,频率0.2Hz,平均脉冲宽度2.5ms,单脉冲刺激,6个脉冲,3个脉冲后更换正负极);D组:单纯牵引不行基因转染;各组于术后3天开始以1mm/d,1次/d速率进行牵引,连续牵引10天;各组分别于牵引结束后固定1、2、4、8周处死3只兔子,切取左侧下颌骨行X线检测下颌骨愈合情况、QCT测量牵引区新生骨组织密度后,将4、8周的标本加工成长20mm、宽10mm、厚3mm的标准试件行三点弯曲试验,测量牵引区新生骨组织的骨强度、弹性模量及最大破坏能量;切取右侧下颌牵引区新生组织行组织学检测和形态计量学分析。
   结果:各组牵引间隙新生骨骨密度与骨强度随着固定期的延长逐渐增高;固定1周时A、B、C三组新生骨骨密度无显著差异性,但均高于D组;B组固定2、4、8周时骨密度高于A、C、D组,固定4、8周时生物力学各项指标高于A、C、D组;组织学检查和形态计量学分析发现,B组与A、C、D组比较间隙内有更多的新生血管、成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等成分,各时点新生骨量与新生骨小梁宽度明显高于后者。
   结论:在牵引开始时(牵引期)进行基因转染较其他时间转染促进新骨生成作用明显,能够获得最佳的促进新骨生成的效果,提示牵引期是下颌骨基因治疗的最佳时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