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移动学习的可接受性及系统设计研究
【6h】

移动学习的可接受性及系统设计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内容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移动学习研究和应用现状

2.1 移动学习的界定

2.1.1 移动学习定义的综述

2.1.2 移动学习的内涵及特点

2.2 移动学习的理论基础

2.2.1 情境学习理论

2.2.2 非正式学习理论

2.2.3 活动学习

2.2.4 经验学习

2.3 移动学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国外的移动学习研究现状

2.3.2 国内的移动学习研究现状

2.4 关于移动学习应用现状的问卷调查

3 移动学习的可接受性分析

3.1 TPB理论简介

3.2 移动学习可接受性的贝叶斯网络模型

3.3 数据收集

3.4 数据处理

3.5 讨论

4 移动学习资源的内容设计

4.1 移动学习资源的定义

4.2 移动学习资源和网络学习资源的比较

4.3 移动学习资源的开发原则

4.4 移动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流程

4.5 移动学习资源类型偏好性实验与分析

4.5.1 大学生对于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的共性偏好研究

4.5.2 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对于不同类型学习资源偏好的差异性研究

5 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模式

5.1 软件系统开发模式

5.2 E-learning系统设计的特点

5.3 移动终端软件系统的特点

5.4 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模式

6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

6.2 改进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移动性学习的使用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2 移动学习可接受性的调查问卷

附录3 移动学习资源类型偏好问卷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学习活动的发生开始跨越时间和空间,传统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的背景下,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发展着。
  本文首先介绍了移动学习的内涵、特点、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外对移动学习的研究现状。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当前我国移动学习的应用现状,发现移动学习应用现状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其次,本文以TPB理论为依据,构建了移动学习可接受性模型,设计了移动学习可接受性的调查问卷。以在校大学生为目标群体进行问卷调查,并运用贝叶斯网络的相关方法对调查结果进分析。从而得出不同因素对移动学习可接受性的影响程度,为移动学习的开展提供策略指导。再次,针对当前移动学习中缺乏优质的、满足学习者需求的移动学习资源情形,本文结合移动设备的特点和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原则,提出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的开发模式。除此之外,本文还研究了大学生对于不同媒体表现形式的学习资源的共性偏好,以及不同专业的学生群体对于资源类型偏好的差异性。最后,本文借鉴和融合了软件系统的开发模式、E-learning系统设计的特点和移动终端软件的特点,参考移动学习活动设计模型,提出了移动学习系统的设计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