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接受美学视角下寒山诗英译研究——以斯奈德英译为例
【6h】

接受美学视角下寒山诗英译研究——以斯奈德英译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ABSTRACT

摘要

CONT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Background

1.2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Reception Aesthetics

2.1.1 The Ris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2.1.2 The Development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2.1.3 Main Concepts in Reception Aesthetics

2.1.4 The Enlightenment on Translation

2.2 Studies on Han Shan and His Poems

2.2.1 An Overview on Han Shan

2.2.2 The Study on Han Shan’s Poems Abroad

2.2.3 The Study on Hart Shan’s Poems at Home

2.3 The Application ofReception Aesthetics o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Translation

CHAPTER THREE A STUDY ON SNYDER’S TRANSLATION OF HAN SHAN’S PO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3.1 Gary Snyder and His Translation

3.2 The American Society m the 1950s and 1960s

3.3 A Study on Snyder’s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3.3.1 Readers' Expectation

3.3.2 Indeterminacy

3.3.2 Readers’Role

CHAPTER FOUR CONCLUSION

REFERENCES

ACKNOWLEDGEMENTS

PUBLICATIONS

展开▼

摘要

寒山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传奇般的人生。他写过大量的诗歌,但仅有三百多首诗歌保留至今。他的诗歌语言清新,文体独特,思想深奥,拥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然而,很长一段时间寒山和他的诗歌在中国鲜为人知。当寒山及其诗歌传到美国后却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和意想不到的欢迎。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外很多译者都致力于翻译他的诗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加里·斯奈德。斯奈德的译本于一九五八年出版,被誉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为寒山诗在海外的传播和接受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斯奈德的译本使得寒山跨越时空,成为美国垮掉一代的精神偶像。
  接受美学出现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转向时期,当时翻译研究开始由语言层面向文化、社会和历史的宏观层面转变。这一理论十分强调读者在阅读中的地位,为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读者不仅在艺术作品的具体化中发挥了其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还决定了作品的历史地位。基于接受美学,本文将从读者期待、不确定性和读者地位三方面对斯奈德的寒山诗英译本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期对斯奈德的选诗和其译本受读者欢迎的原因给出解释。
  本文共有四个章节。第一章简单介绍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首先介绍接受美学这一理论基础,包括其兴起、发展、主要概念及对翻译的启示。接着概述寒山及其诗歌在国内外的研究和接受美学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上的运用。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基础,从读者期待、不确定性和读者地位三方面着手,全面地分析斯奈德的寒山诗英译本。第四章对本研究进行总结,指出不足之处并给出建议。正是斯奈德对目标语读者的充分考虑使得他的寒山诗英译在美国得到广泛传播和接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