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6h】

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效果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声明

前 言

资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小 结

致 谢

参考文献

突发性耳聋治疗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制作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0-2009.9),Embase(1980-2009.9),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0-2009.9)CNKI(1980-2009.9),Cochrane协作网耳鼻喉疾病组(2009年3期);并手工检索相关领域文献,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qasy-RCT),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提取资料,并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篇随机对照试验,包括2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使用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患者中,巴曲酶与常规药物在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治愈率[RR=1.79,95%CI(1.16-2.74),P=0.008]、无效率[RR=0.4,95%CI(0.25-0.64),P=0.0001] 方面有统计学意义。在显著有效率[RR=1.41,95%CI(0.83-2.40),P=0.2]、有效率[RR=1.03,95%CI(0.71-1.52),P=0.86] 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与疏血通相比在各结局指标中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巴曲酶与常规药物在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患者中显著有效率、有效率无差异,但与常规药物相比较,巴曲酶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患者的无效率,巴曲酶与疏血通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由于本系统评价纳入的研究较少,临床研究质量普遍偏低,且缺乏安全性资料,对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上不能得出肯定结论,有待于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证实,以增强论证强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