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维药药桑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建立
【6h】

维药药桑质量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建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研究内容

1.药桑药材的显微特征鉴别

1.1 仪器与试药

1.2 方法与结果

1.3讨论

2.药桑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建立

2.1 仪器与试药

2.2 方法与结果

2.3 讨论

3. 药桑药材水分、灰分的测定

3.1 仪器与试药

3.2 方法与结果

3.3 讨论

4. 药桑中黄酮化合物及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4.1仪器与试药

4.2 方法与结果

4.3 讨论

5 药桑高效液相特征图谱研究

5.1 仪器与试药

5.2 方法与结果

5.3 讨论

6. 药桑含量测定一测多评方法的建立

6.1 仪器与试药

6.2 方法与结果

6.3 讨论

7.药桑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7.1 仪器与试药

7.2 方法与结果

7.3 讨论

8. 药桑质量标准

8.1 药桑质量标准草案

8.2 药桑标准研究(草案)起草说明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药桑(M.nigra.Linn.)是新疆及中东地区独特稀贵的药用果桑。药桑作为维吾尔药材在临床使用有很长的历史,但国内未见有化学成分系统研究的报道,缺少进行质量控制的标准。维吾尔药材部颁标准中收录了以药桑为药材入药的制剂,但没有收载药材标准。中国药典(2010版)收载了桑(Morus.alba.Linn)的性状鉴别,没有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项。本研究依据中国药典质量标准指导原则,采用多种技术,建立药桑的显微鉴别、薄层鉴别,水分、灰分测定以及含量测定项,在此基础上撰写药桑的质量标准草案。
  方法:1.运用显微特征对药桑粉末进行鉴定。2.采用TLC法建立药桑中芦丁等化合物的薄层鉴别方法。3.采用HPLC法建立药桑中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运用“一测多评”方法推算样品含量。4.测定多批次药桑的水分和灰分。5.采用紫外法及薄层生物自显影对药桑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结果:1.显微特征显示药桑粉末中含有内果皮石细胞、草酸钙方晶、草酸钙簇晶、非腺毛、淡黄色结晶状物、乳管、导管和种皮表皮细胞。2.在薄层色谱鉴别中分别运用了硅胶薄层和微乳薄层两种方法,硅胶薄层中各化合物有较好的分离度,花色苷对照品分离度较好,但样品中却不能很好地分离,且色素聚集在原点附近;微乳薄层色谱中,各化合物分离度均较好,且样品中的花色苷也分离较好,色素向上方分散。3.以芦丁、异槲皮苷、槲皮素和绿原酸为指标建立了药桑的含量测定方法,对样品前处理和方法学验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样品测定结果显示芦丁含量不低于115μg?g-1,异槲皮苷不低于66μg?g-1,绿原酸不低于155μg?g-1,槲皮素不低于13μg?g-1。4.12批次药桑水分测定均值为12.17%,总灰分均值为7.71%。5.建立了药桑的指纹图谱,进行了方法学的研究,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的RSD均符合要求。建立了药桑的一测多评方法,以芦丁为内标,相对异槲皮苷、绿原酸和槲皮素的时间校正因子分别为1.05、0.53、1.79;浓度校正因子分别为1.446、1.812、1.837,与外标法测定值没有显著性差异。6.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药桑对 DPPH、·OH、 O2-·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5 mg?mL-1、23 mg?mL-1、26 mg?mL-1。薄层生物自显影对芦丁等5种化学成分进行指认,说明具有抗氧化活性。
  结论:1.本研究按照中国药典质量标准指导原则的要求,建立了药桑的显微特征、薄层鉴别、水分和灰分、含量测定等方法,完成了药桑质量标准的拟定。2.在研究过程中,将活性与 TLC方法相结合,不仅可以得到总抗氧化活性,还可以对抗氧化活性成分指认。3.对指纹图谱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建立的方法学均符合要求。4.一测多评方法推算的样品含量与外标法实测的含量结果相差较小,能够实现在对照品短缺的情况下,对多指标成分进行含量测定,使之成为适合中药特点的多指标质量评价新模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