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疆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中药干预研究
【6h】

新疆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及其中药干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所致睡眠障碍的神经免疫水平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所致睡眠障碍的基因水平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部分 职业紧张所致睡眠障碍人群的中药干预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1.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水平、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

2.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所致睡眠障碍的神经免疫学水平研究

3.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所致睡眠障碍的基因水平研究

4.职业紧张所致睡眠障碍人群的中药干预研究

研究创新点与展望

1.本研究创新点

2.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职业紧张与健康研究现状

综述二:中药经方治疗失眠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调查新疆脑力劳动人群职业紧张状况、睡眠质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从流行病学调查、神经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探究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并对存在睡眠问题的患者通过祖国传统的中药医学进行干预研究。从而完善新疆地区职业人群职业紧张与健康研究的数据资料,为提高新疆地区职业人群身心健康和职业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和防治方法。
  方法:1)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新疆脑力劳动人群1500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职业紧张和睡眠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2)随机抽取问卷调查对象的15%,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等指标含量的测定,随机抽取问卷调查对象中有睡眠障碍的50%为病例组,对照组按1∶2选择,作为基因多态性分析的对象,主要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进行PER3及5-TH2A受体的T102C和A-1438G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型;3)选取此次调查人群中PSQI总分>7分者并经其知情同意后自愿加入本次干预研究的睡眠障碍者为此次的干预研究对象。
  结果:1、本次共发放1500份调查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329份,问卷有效率为88.6%:1)职业紧张女性脑力劳动者在工作紧张和工作压力维度的得分均明显高于男性(P<0.05);不同职业的脑力劳动者在职业紧张各维度的得分均不同,且教师职业紧张各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公务员和医生(P<0.05);不同职称的脑力劳动者在工作紧张强度、工作压力强度和频度及组织支持缺乏强度上的得分不同,且高级职称的脑力劳动者在各维度的得分均高于初级和中级职称者(P<0.05)。此外,教师在高度紧张组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医生和公务员,高级职称组在高度紧张组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初级和中级职称组(P<0.05);2)睡眠质量此次调查的脑力劳动人群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27.46%。除睡眠时间外,PSQI总分及其它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3)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除入睡时间和睡眠效率外,不同职业紧张组间PSQI总分和其余各因子得分随职业紧张程度的升高而增加;职业紧张各维度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及PSQI总分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与睡眠效率呈负相关关系(P<0.05);工作紧张强度、工作压力强度、组织支持缺乏强度与入睡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工作紧张强度和工作压力强度与睡眠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4)睡眠质量影响因素不同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组间PSQI总分及部分因子得分均不同,并且随着其程度的升高,睡眠质量的得分随之升高(P<0.05);此外,吸烟、饮酒组PSQI部分因子得分明显高于不吸烟组和不饮酒组(P<0.05),运动组PSQI部分因子的得分明显低于不运动组(P<0.05);且焦虑、抑郁、社会支持、人格特征及生活行为与睡眠质量之间均存在一定相关关系;将其它因素考虑为混杂因素并加以控制后,对睡眠质量与职业紧张进行logistic回归发现:工作紧张强度、工作紧张频度和组织支持缺乏强度每增加一个单位,睡眠障碍发生的危险性分别增加4.623倍(95%CI=2.195-9.738)、1.036倍(95%CI=1.012-1.060)、2.064倍(95%CI=1.387-3.069)。2、神经递质、细胞因子、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不同人群特征的脑力劳动者:不同职业的脑力劳动者IL-2、IL-6和TNF-α含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和职业的脑力劳动者Cor含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职称组SP含量明显低于中级职称组(P<0.05);不同职业紧张组间,中度紧张组和高度紧张组5-HT含量明显高于低度紧张组,高度紧张组和低度紧张组ACTH含量明显高于中度紧张组(P<0.05);不同睡眠质量组间IL-1β、IL-2、TNF-α、5-HT、ACTH及NPY含量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L-1β、IL-2、IL-6、TNF-α和5-HT与职业紧张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同时,IL-1β、IL-2、5-HT及ACTH与睡眠质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P<0.05);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F-α、5-HT、年龄、工作紧张频度和工作压力频度与睡眠质量呈正性关联,是危险因素,而IL-2和NPY与睡眠质量呈负性关联,是保护因素;3.基因多态性、职业紧张与睡眠质量 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度检验结果表明,PER3基因54bp-VNTR位点和5-HT2A受体基因的T102C和A-1438G多态性观察值和期望值吻合度较好,提示研究对象处于遗传平衡状态;PER3基因的54bp-VNTR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年龄、民族、职业和工龄上的分布存在差异(P<0.05);PER3基因54bp-VNTR位点和5-HT2A受体基因的T102C和A-1438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职业紧张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ER3基因54bp-VNTR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睡眠质量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不同基因型组在睡眠效率因子的得分上存在不同(F=3.417,P=0.034),PER34/5组睡眠效率因子的得分明显高于PER34/4组(P=0.048);与非睡眠障碍组相比,睡眠障碍组5-HT2A受体的T102C和A-1438G的“T”和“G”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明显高于非睡眠障碍组(P<0.05);同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102C风险等位基因为T(P=0.014,OR=2.233,95%CI:1.178-4.232), A-1438G的风险等位基因为 G(P=0.008,OR=2.328,95%CI:1.249-4.340);进一步对5-HT2A受体基因存T102C和A-1438G位点进行在连锁不平衡性分析,在单倍型频率大于3%的情况下构建出两位点组合单倍型4个,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为(A-C)和(G-T)单倍型,前者为保护因素单倍型,后者为危险因素单倍型。4.干预研究本次志愿参加干预者共23人,平均年龄为(41.43±7.22)岁。研究对象在干预前后,其主观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和PSQI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但干预前后,研究对象的IL-1β、IL-2、IL-6及TNF-α这四个细胞因子含量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神经递质5-HT含量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TH、Cor、NPY及SP这四个神经递质含量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脑力劳动人群的职业紧张状况较严重,其中女性、教师、医生、职称较高的脑力劳动者职业紧张水平最高。同时,此次调查的脑力劳动者睡眠障碍的患病率为27.46%,并且与国内一般人群相比,其睡眠质量明显较差,情况不容乐观。由工作紧张、工作压力及组织缺乏所带来的职业紧张会对人群的睡眠质量造成不良影响,随着职业紧张程度的升高,脑力劳动人群的睡眠质量会下降,职业紧张会增加其发生睡眠障碍的风险。同时,职业紧张对睡眠质量的影响很可能是通过引起机体神经内分泌的变化,造成某种睡眠相关因子水平的变化来影响其睡眠质量。而且与睡眠相关的基因其基因型的不同,也影响着职业人群的睡眠质量。此外,对睡眠障碍者进行甘松中药治疗发现,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睡眠障碍者的睡眠质量,从而可以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来为改善职业人群睡眠障碍提供一种新的治疗药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