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疆北疆地区鼠类和体外寄生生物病原携带及遗传特征研究
【6h】

新疆北疆地区鼠类和体外寄生生物病原携带及遗传特征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北疆地区鼠类汉坦病毒筛查和褐家鼠汉城病毒的检出及遗传特征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伊犁普通田鼠携带新型汉坦病毒的检出及S基因测定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大沙鼠、长尾黄鼠及寄生生物携带莱姆螺旋体、立克次体等病原检测及及多位点序列分析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本研究主要研究结果

本研究创新点

本研究不足之处和下一步研究思路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一:哈萨克斯坦病媒生物性疾病

综述二:汉坦病毒感染生态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2010-2015年期间在新疆北疆地区选择四类不同生境(包括乌鲁木齐、伊宁及阿拉山口在内的城区、精河县南山牧区、准噶尔盆地西缘半荒漠生境和新源县那拉提草原),选择不同方法捕获生境内鼠类和采集体外寄生生物,以优势鼠种和寄生媒介为主分别进行汉坦病毒、莱姆螺旋体、立克次体、利氏曼原虫等病原体检测及开展遗传进化分析,完善北疆地区鼠传疾病研究并为针对相关疾病做到早期管控提供依据。
  方法:1)采用不同捕获方法,收集北疆地区四类不同生境鼠种及体表寄生生物,开展物种形态学鉴定,并将宿主动物按要求进行解剖取材和保存;2)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检测褐家鼠汉坦病毒的M基因部分片段,通过做遗传进化分析确定褐家鼠病毒感染及变异情况。同时检测褐家鼠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Cytb),了解新疆输入鼠种的遗传变异情况;3)检测伊犁普通田鼠Cytb基因和HV携带情况,选择初筛阳性样本开展S基因测定并做遗传进化分析;4)开展大沙鼠及寄生媒介蜱、蚤携带莱姆螺旋体、利什曼原虫及立克次体等病原分子生物学检测,掌握病原携带流行病学情况;5)开展长尾黄鼠立克次体、莱姆螺旋体等病原携带检测,并对检测到立克次体运用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技术,研究病原种属地位。
  结果:1)从北疆区域不同生境共捕获鼠类优势种1135只(其中褐家鼠458只,大沙鼠226只,长尾黄鼠253只,普通田鼠198只),蚤5123匹,螨699只,蜱3635只;2)从乌鲁木齐市区褐家鼠脏器组织中检测到汉城病毒(SEOV)核酸阳性样本,阳性率为15%,呈高携带状态。M片段核酸序列与疆外及国外相比,未表现出遗传多样性及地理聚集特征;3)新疆地区褐家鼠Cytb全基因检测,并与疆外及国外褐家鼠GenBank上传序列开展比对分析,未发现明显独立进化的现象;4)通过开展 Cytb基因检测确定伊犁新源县那拉提草原采集普通田鼠为普通田鼠北疆亚种(Microtus arvali obscurus),并首次在中国境内从普通田鼠北疆亚种检出图拉型汉坦病毒,阳性率为16%,通过对S基因做遗传进化分析发现其与哈萨克斯坦东部检出毒株更为近源;5)从准噶尔盆地西缘阿拉山口口岸周边捕获大沙鼠和体外寄生亚洲璃眼蜱检出狭义莱姆螺旋体(B. burgdorferi sensu strict)阳性核酸片段,阳性率分别为24%,3%;检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和查菲埃立克体(Ehrlichia chaffeensis)阳性核酸片段,阳性率分别为8%,31%和5%,34%;从大沙鼠和体外寄生臀突客蚤检出都兰利氏曼原虫(Leishmania turanica)阳性核酸片段,阳性率分比为6%和2%;6)从长尾黄鼠和体外寄生草原革蜱检出立克次体核酸阳性片段,阳性率分别为34%和53%,经多序列位点分析确定为立克次体属斑点热群劳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e raoultii)。
  结论:1)虽然目前新疆无本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但乌鲁木齐部分区域褐家鼠 SEOV出现高携带率,提示在乌鲁木齐褐家鼠已经作为保存宿主参与SEOV在当地的自然循环,乌鲁木齐存在导致HFRS发病的病原、宿主和易感人群基础。今后需要开展以乌鲁木齐为重点的北疆城区人群和宿主动物汉坦病毒感染的长期监测和研究工作,并采取措施减少人群暴露机会;2)本研究中除在乌鲁木齐和伊犁新源县那拉提草原分别捕获褐家鼠和普通田鼠检测到汉坦病毒核酸以外,其余所有鼠种均为阴性,提示其他鼠种所在生境可能不存在汉坦病毒传播,但也不排除该宿主动物对汉坦病毒不易感的可能;3)从通过分子鉴定确认的普通田鼠北疆亚种组织样本检测到图拉病毒核酸,为我国境内新发现的新型汉坦病毒,丰富了我国境内汉坦病毒的种属分型,为全面做好我国汉坦病毒感染防控提供了依据;4)从准噶尔盆地西缘鼠疫宿主-大沙鼠及体外寄生生物检出莱姆、无形体、埃立克体及利氏曼病原核酸片段阳性样本,表明准噶尔盆地大沙鼠栖息地半荒漠生境应当是多种人兽共患病和病媒生物性疾病病原混合共存的自然疫源地,应当加强相关宿主、媒介和病原监测工作。另外从臀突客蚤检出都兰利氏曼原虫,提示除白蛉作为主要媒介传播皮肤利什曼病以外,蚤类也有可能作为伴随媒介参与人群感染,应继续开展相关研究;5)首次运用分子生物检测技术和MLSA方法从精河天山山地草原生境鼠疫宿主-长尾黄鼠及寄生草原革蜱中检出劳氏立克次体,提示在该生境内可能会造成当地人群立克次体感染,在该区域开展包括鼠疫、立克次体等病原在内的疾病监测研究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