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3D打印个体化膝关节置换截骨导向板设计及应用
【6h】

3D打印个体化膝关节置换截骨导向板设计及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临床资料

3 设备与器械

4 研究方法

5 手术操作过程

6 术后处理

7 疗效评价

8 质量控制

9 统计学分析

10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实验结果及实验数据收集

2.手术前、后影像学变化

3 统计学分析

4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讨论

1 下肢骨骼三维重建数据来源

2 下肢机械轴线的确定

3 假体大小型号的选择

4 个性化截骨模板的设计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膝关节置换术中截骨定位技术新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利用正、逆向工程和3D打印技术设计膝关节置换截骨导向板,并进行初步的临床应用研究。
  方法:选择20例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各10例,3D打印截骨导向板组术前进行骨盆到踝关节最低点的双螺旋 CT薄层扫描,利用计算机软件重建患者骨骼模型,分析并计算截骨角度及截骨方向,从而设计截骨定位导航模板,制定手术方案及模拟手术操作。术中按照预先通过数字骨科技术设计的截骨角度进行截骨并置入膝关节假体。传统机械定位手术组采用髓内定位法进行。术后通过CT扫描及三维重建分析比较两组手术的准确性。统计术后2周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下肢力线角度等指标来分析比较两组手术的精准性。
  结果:3D打印截骨导向板组术后2周HSS膝评分为(87.0±2.7)分,膝关节活动度102.3°±3.3°,下肢力线角度(股骨与胫骨机械轴的夹角)为(2.0°±0.4°)。传统机械定位手术组术后2周HSS膝评分为(86.3±2.6)分,膝关节活动度101.6°±4.2°,下肢力线角度(股骨与胫骨机械轴的夹角)为(2.5°±0.5°)。3D打印截骨导向板组与传统机械定位手术组患者的术后2周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之间下肢力线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3D打印技术能够使骨科医生在术前直观地了解膝关节的情况,精确指导制定手术方案,模拟手术操作,提高了手术的精准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