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保留部分亚健康骨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
【6h】

保留部分亚健康骨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的疗效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纳入和排除标准

2 临床资料

3 治疗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手术情况

2 临床疗效评价

3 神经改善情况

4 植骨融合情况

5 Cobb角改善情况

6 并发症

典型病例

讨论

1. 多节段脊柱结核的特点

2.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病灶切除范围

3.植骨材料及植骨方式的选择

4.内固定方式及融合范围

5.多节段脊柱结核的预后和转归

6.本项研究的局限性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病椎部分切除(即仅切除干酪样坏死、结核肉芽组织、寒性脓肿、死骨、硬化壁及坏死椎间盘,保留硬化壁外“亚健康骨”)和传统彻底病灶切除至正常骨治疗多节段脊柱结核的疗效。 方法:收集在2009年6月~2015年6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多节段脊柱结核患者共 92 例,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后,最终 77例纳入本项研究。根据术中是否保留“亚健康骨”将其分为保留组(A组)和非保留组(B组)。A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12~80岁,平均45.33岁。病程1月~51月,平均(10.47±3.69)月。B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17~76岁,平均47.14岁。病程2月~46月,平均(11.35±4.65)月。分别对两组术前及术后 C-反应蛋白、血沉、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植骨融合时间、Frankel分级、Frankel分级改善率、后凸Cobb角恢复情况、植骨融合满意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A组均少于B组(P<0.05)。病程及住院天数两组均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沉降率(ESR)组内术后3月较术前均明显改善,两组间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两组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表2)。两组C-反应蛋白组内术后3月较术前明显改善,量组间术前、术后3月及术后6月组间对比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Cobb角分别由术前(29.83±7.26)°、(31.17±6.52)°矫正至术后(15.36 ±5.33)°、(16.13±5.63)°。Frankel分级有效改善率,A组为95.24%,B组为94.29%。植骨融合满意率组间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节段脊柱结核椎体部分切除并保留“亚健康骨”在愈合、融合方面是行之有效的;病椎部分切除术式有助于在维持脊柱序列稳定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持脊柱活动度;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病变特点、是否合并并发症和外科医生的经验,视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