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冷藏过程中杏果实絮败形成机理的研究
【6h】

冷藏过程中杏果实絮败形成机理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论文说明

摘要

英文缩写及中英文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杏果实的资源现状

1.2 果蔬贮藏中的冷害现象

1.3 冷害的发生机制

1.3.1 细胞膜的相变

1.3.2 活性氧代谢的失调

1.3.3 细胞壁物质代谢异常

1.4 冷害对乙烯代谢的影响

1.5 冷害对果蔬组织结构的影响

1.6 核果类果实的絮败现象及影响因素

1.6.1 核果类的絮败现象

1.6.2 影响因素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1.8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冷藏品质的影响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处理

2.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2.1.3 数据处理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腐烂指数及冷害指数的影响

2.2.2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腐烂率及冷害发病率的影响

2.2.3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硬度的影响

2.2.4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2.2.5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2.2.6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2.7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2.2.8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出汁率的影响

2.2.9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失重率的影响

2.2.10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2.2.11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2.2.12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呼吸强度的影响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细胞壁物质代谢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处理

3.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3.1.3 数据处理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可溶性杲胶(WSF)含量的影响

3.2.2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CDTA溶解性杲胶(CSF)含量的影响

3.2.3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Na2CO3溶解性果胶(NSF1)含量的影响

3.2.4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NaOH溶解性果皎(NSF2)含量的影响

3.2.5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PG活性的影响

3.2.6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PME活性的影响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乙烯生理代谢的影响

4.1 试验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处理

4.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4.1.3 数据处理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贮藏期间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4.2.2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贮藏期间ACC含量的影响

4.2.3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贮藏期间ACS活性的影响

4.2.4 成熟度对杏果实贮藏期间ACO活性的影响

4.3 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采收成熟度杏果实显微结构变化与絮败关系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处理

5.1.2 石蜡切片制作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25℃贮藏期间组织的显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5.2.2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4℃贮藏期间组织的显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5.2.3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0℃贮藏期间组织的显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5.3 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与絮败关系的影响

6.1 试验材料和方法

6.1.1 材料处理

6.1.2 电镜样品制备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25℃贮藏期间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6.2.2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4℃贮藏期间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6.2.3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0℃贮藏期间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

6.3 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品质的影响

7.1.2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细胞壁物质代谢的影响

7.1.3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乙烯代谢的影响

7.1.4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组织结构的影响

7.1.5 采收成熟度对杏果实超微结构的影响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本文以“赛买提”杏为试验材料,从控制杏果实采后低温贮藏导致的絮败入手,研究不同采收成熟度杏果实冷藏品质、细胞壁物质代谢、乙烯生理代谢、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了不同采收成熟度杏果实采后抗冷性机制,为控制杏果实絮败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1)根据转黄率将杏果实分为成熟度Ⅰ(着色面积<50%)、成熟度Ⅱ(着色面积50-80%)和成熟度Ⅲ(着色面积>80%)三种成熟度,按等量分成3份,分别置于25℃,4℃低温、0℃低温下90-95% RH的冷库贮藏。统计冷害指数和冷害发病率,定期测定硬度、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叶绿素、抗坏血酸(ASA)、细胞膜透性、出汁率、失重率、呼吸强度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表明4℃的杏果实冷害以絮败为主,发生絮败的果实降低了果实硬度、TSS、叶绿素、ASA、出汁率,增加了冷害发病率、膜透性和MDA含量,且成熟度Ⅲ杏果实絮败发生的最早最严重。0℃贮藏期间的冷害症状则以木质化败坏为主,成熟度越高,木质化发生越迟越轻。由此得出,4℃低温贮藏的果实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杏果实会发生絮状败坏现象,以成熟度高的杏果实最为显著。
  (2)研究了杏果实在正常成熟软化、絮败和木质化过程中细胞壁物质代谢的变化。定期测定了可溶性果胶、CDTA溶解性果胶(CSF)、Na2CO3溶解性果胶(NSF1)、NaOH溶解性果胶(NSF2)、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和果胶甲酯酶(PME)活性。25℃下贮藏的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PG活性上升,PME活性下降, NSF1和CSF降解为水溶性果胶,使果实后熟软化。4℃贮藏的果实PG活性低于25℃贮藏条件下的果实,PME活性高于25℃贮藏期间的果实。CSF、NSF1含量高于正常成熟的果实,形成絮败。0℃贮藏时果实PG活性低于4℃下的果实,PME保持较高的活性,果胶物质不能正常降解。
  (3)研究不同成熟度杏果实三种贮藏温度下乙烯释放量、ACC含量、ACO活性及ACS活性的变化。25℃贮藏下,杏果实乙烯释放量、ACC含量、ACO活性及ACS活性均先上升至峰值后迅速下降,且成熟度Ⅲ杏果实最早出现高峰;4℃贮藏时果实的乙烯释放率增加,ACC含量和ACO活性上升,果实可以后熟,但形成絮败症状,与25℃贮藏期间相比其峰值均略小:0℃贮藏的果实贮藏后期乙烯释放率收到抑制,ACC含量和ACO活性下降,果实不能正常后熟,形成木质化症状。实验结果表明,絮败果实与25℃贮藏下果实乙烯代谢变化差距不大,说明乙烯生理代谢不是影响絮败形成的主要因素,成熟度Ⅲ杏果实始终最早出现冷害,成熟度Ⅱ次之,成熟度Ⅰ果实最不显著。
  (4)通过石蜡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杏果实刚采收时、25℃贮藏第24h、72h和144h,低温贮藏时冷藏第7d、第21d和冷藏第35d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变化。4℃贮藏时,在冷藏第7d,3种成熟度杏果实细胞排列整齐,细胞壁及各细胞器结构完整,与刚采收时无明显差异。从冷藏的第21d开始,杏果实组织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出现细胞变形及细胞器解体,细胞间隙大,细胞内含物减少等现象,以成熟度Ⅲ最为严重。与25℃贮藏下果实相比,4℃贮藏时果实的细胞结构破损程度稍轻。而0℃贮藏下,3种成熟度杏果实细胞壁、细胞器及膜系统的完整性更好。本试验结果表明4℃低温下成熟度越高的果实细胞的损伤程度越大,发生絮败的果实组织结构破坏也最严重。

著录项

  • 作者

    马玄;

  • 作者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新疆农业大学;
  • 学科 食品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朱璇;
  • 年度 2015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杏;
  • 关键词

    杏; 低温贮藏; 采收成熟度; 果实絮败;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