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BRAF基因与甲状腺癌临床及其预后关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6h】

BRAF基因与甲状腺癌临床及其预后关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授权书

英文缩略语表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作者简介

致谢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展开▼

摘要

目的:最近研究发现的BRAFV600E突变是甲状腺肿瘤形成的一种重要遗传学事件,在PTC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机制,研究其分子遗传学改变与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并为其早期分子诊断、预后监测和靶基因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同时,采用RFLP-PCR和MASA-PCR两种方法检测基因突变,并进行比较,以提高基因突变的检出率,寻找一种高效、敏感、特异的突变检测技术。 方法:本研究收集了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1983~2005年的PTC石蜡包埋组织86例,对照组42例(滤泡性癌7例,髓样癌2例,未分化癌2例,甲状腺腺瘤1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5例及癌旁正常组织1例)。所有病例均由两名以上病理学教授按照WHO分类标准进行形态学观察。对97例甲状腺癌组织进行了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分别采用RFLP-PCR和MASA-PCR技术检测BRAFV600W突变,分析BRAFV600E突变与其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仅在67.4%(58/86)的PTC和1例甲状腺未分化癌中检测到BRAFV600E突变;PTC中,主要见于经典型PTC和微小癌,其突变率分别为73.0%(54/74)和2/3,对照组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均未检测到此突变。由于BRAFV600E突变与RET/PTC重排均为PTC中常见的遗传学事件,因此,在将BRAFV600E突变与本实验组周晓明同学用RT-PCR检测的RET/PTC重排结果进行比较,发现PTC中BRAFV600E突变与RET/PTC重排相互独立存在。说明两者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特有的遗传学改变,其致癌机理可能不同,但两者的联合使用可提高PT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97例甲状腺癌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P21ras蛋白阳性率为73.2%,淋巴结转移组阳性率为70.0%,与未发生转移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Ki-67分布指数多在Ⅰ级,仅有25例在Ⅱ~Ⅲ级;在随访44的例患者中,有10例发生了复发,13例Ki-67分布指数在Ⅱ~Ⅲ级;43例甲状腺癌组织RET抗体检测结果显示,RE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0.8%,主要表达于PTC组织中,乳头状癌和滤泡癌中阳性率分别为34.4%和14.3%,其它甲状腺恶性肿瘤中均不表达。RET蛋白和Ki-67的高表达可能与甲状腺癌的转移和复发有关,可作为预后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 结论:1、BRAFV600E突变仅见于PTC和部分甲状腺未分化癌。PTC中BRAFV600E突变率为67.4%,表明BRAFV600E突变是成人散发性PTC的特异性分子遗传学改变,因此可用于PT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BRAFV600E突变可能是PTC表型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可用于PTC的分型及预后评价。3、PTC中,BRAFV600E突变和RET/PTC重排相互独立存在,说明BRAFV600E和RET/PTC在PTC形成中可能是相互独立的遗传学事件,其致癌机制可能不同。4、RET蛋白和Ki-67的高表达可能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转移和复发有关,可作为预后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5、检测甲状腺癌石蜡包埋组织中BRAFV600E突变时,MASA-PCR具有高效、敏感、特异的特点,可用于突变检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