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1,25-(OH)D在大鼠抗Thy1-1.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中作用的研究
【6h】

1,25-(OH)D在大鼠抗Thy1-1.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中作用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Introduction)

材料与方法

1、动物模型的建立:

2、免疫组化:

3、ELISA

4、RT-PCR:

5、统计学方法:

结 果

1、活性维生素D3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肾脏形态及病理学的影响

2、活性维生素D3对肾小球中PCNA、TGF-β1、Bcl-2表达

3、MsPGN大鼠血清中TGF-β1的表达

4、肾组织中PCNA mRNA的表达

5、肾小球损伤程度与肾小球中PCNA、TGF-β1、Bcl-2、PCNA mRNA表达之间的关系

6、肾小球中PCNA的表达和TGF-β1、Bcl-2表达之间的关系

7、肾组织中PCNA mRNA的表达与TGF-β1、Bcl-2表达之间的关系

8、肾组织中PCNAmRNA的表达与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

9、肾小球中TGF-β1表达和Bcl-2表达之间的关系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活性维生素D3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简介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1,25-(OH)2D3是维生素D3活性形式,除了具有经典的钙磷代谢作用外,还具有抗增值、抗分化,调节细胞凋亡、介导免疫反应、介导多种内分泌腺激素的分泌等作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是一种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其表达在细胞周期的G1后期出现,S期达高峰,在M及G2逐渐减退,在G0及G1早期消失,可作为评估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减少ECM降解,在肾小球炎症、纤维化和硬化的整个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Bcl-2为凋亡抑制基因,在肾小球内表达于系膜细胞,在系膜细胞的凋亡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通过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化、RT-PCR方法,观察活性维生素D3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PCNA、TGF-β1、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方法:1.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esangial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MsPGN)动物模型的建立:选取清沾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肾炎组、活性维生素D3干预组,正带对照组尾静脉一次性注射生理盐水1.5ml,肾炎组和活性维生素D3干预组大鼠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抗大鼠胸腺细胞免疫血清(Anti-thymocyte serum,ATS)7ml/kg,复制MsPGN模型,活性维生素D3干预组从注射抗体第一天开始给与0.5ug活性维生素D3灌胃,每天一次,直至低14天,肾炎组、对照组大鼠同时给与1mL花生油灌胃,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1、3、7、14天处死6只大鼠留取肾脏标本,处死前于大鼠内眦静脉采血3~5ml,离心分离血清待测。2.进行HE、MASSON、PAS染色,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改变情况。3.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肾小球及肾间质中PCNA、TGF-β1、Bcl-2的表达情况,分析组间及组内PCNA、TGF-β1、Bcl-2的关系,及其与肾间质损伤程度间的关系。4.用逆转录方法半定量测定PCNA mRNA在MsPGN模型中的表达量,分析其与肾间质损害程度的关系。 结果:1.采用尾静脉一次性注射ATS抗体复制MsPGN模型成功,未见大鼠死亡。2.肾组织形态学与病理学改变:与对照组比,肉眼观肾炎组大鼠肾脏水肿,增大;光镜下可见肾小球体积增大,囊腔增大,系膜区增宽,毛细血管直径减少,随着时间延长,病变程度加重,7天时最明显,可见大部分肾小球系膜区显著增宽,毛细血管闭塞,球囊粘连,肾小球硬化及纤维化,至14天时所有上述改变有所减轻;与肾炎组比,活性维生素D3干预组大鼠肾脏体积略小,水肿减轻;光镜下可见肾小球体积变小,囊腔减小,系膜区宽度变窄,毛细血管腔基本恢复正常。3.免疫组化:PCNA在对照组肾小球系膜细胞中有少量表达;在肾炎组中系膜细胞表达增高,且随时间延长,表达明显增强,组内各天数间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呈时间依赖性,且与肾脏病变程度里正相关(r=0.741,p<0.01);与肾炎模型组相比,活性维生素D3干预组中PCNA的表达较肾炎组明显减轻(p<0.05)。TGF-β1在正常肾小球及肾间质中仅有少量表达,肾炎组中TGF-β1的表达明显增强,随着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增多,各组间及每组各天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活性维生素D3组表达较肾炎组显著减轻(p<0.01);与肾脏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522,p<0.01)。Bcl-2在正常肾小球无表达,在肾炎组肾小球中表达明显增高,随着时间延长,表达增强,各天间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其在活性维生素D3干预组肾小球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与肾小球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381,p<0.01)。4.RT-PCR:正常组大鼠肾皮质有少量的PCNA mRNA的表达;肾炎组PCNA mRNA的表达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强,各天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活性维生素D3组PCNA mRNA的表达较肾炎组明显减少(p<0.01)。5.PCNA、PCNA mRNA、Bcl-2、TGF-β1各指标间成正相关。 结论:1.活性维生素D3可以抑制PCNA蛋白、PCNA mRNA的表达,减少系膜细胞及其基质的增殖,延缓肾小球疾病的进展:2.活性维生素D3可以通过抑制TGF-β1的表达,延缓肾小球纤维化的发展;3.活性维生素D3可以抑制肾小球Bcl-2的表达,促进系膜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从而延缓肾小球疾病的进展。4.活性维生素D3可从分子水平上抑制PCNA 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PCNA蛋白的表达。5.PCNA mRNA、PCNA蛋白、Bcl-2及TGF-β1彼此相互影响,促进彼此的表达,使进系膜细胞及细胞外基质的表达增多,从而促进肾小球疾病的进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