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癫痫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
【6h】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癫痫的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语表

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癫痫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实验图片

讨论

第二部分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癫痫的临床应用的初步观察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表 癫痫严重程度评分表(NHS3)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外周神经电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研究进展

致谢

作者简介

展开▼

摘要

目的:评价经皮神经电刺激对癫痫大鼠痫性发作的影响,并从行为学、神经电生理学的角度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控制癫痫大鼠痫性发作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能的机制,并在临床应用经皮神经电刺激辅助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 方法:①动物实验: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00~250 g,选取18只大鼠,运用微量注射法建立氯化铁致癫痫动物模型,其余6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未致痫。将癫痫大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高频刺激组,低频刺激组,每组6只,于致痫后第2天开始行经皮神经电刺激干预,共刺激14天。观察和记录经皮神经电刺激对大鼠行为和脑电改变的影响。②临床应用:确定难治性癫痫患者7名,患者在常规应用抗癫痫药物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经皮神经电刺激辅助治疗。所有患者皆随访3个月以上,观察观察临床发作、EEG,评估其疗效。 结果:⑴通过微量注射法建立氯化铁致癫痫动物模型,参考Racine的大鼠癫痫发作行为学标准,结果显示所有致痫大鼠痫样发作均在Ⅳ级或以上,同时脑电图记录显示癫痫大鼠的痫波发放,表明造型成功。⑵癫痫大鼠脑电地形图示模型组各频段的功率均高于正常组(P<0.01),行经皮神经电刺激干预后,刺激组各时间段(第1,7,14天)各频段的功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高频刺激组较之模型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高频刺激组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虽然低频刺激组有些频段(刺激第1天的α2,刺激第7天的θ、α1、β)与模型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但还是反映下降的趋势;造模后,癫痫大鼠脑电图出现癫痫样波,通过经皮神经电刺激的干预,各时间段高频刺激组和低频刺激组癫痫大鼠脑电图痫波的数量有统计学意义的减少(P<0.01或P<0.05)。⑶对7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经皮神经电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辅助治疗,在治疗前、后运用NHS3评估癫痫发作严重程度,通过治疗,患者癫痫发作严重程度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皮神经电刺激辅助治疗癫痫时既能很好的控制患者的临床发作,又能够降低患者EEG中痫样波的频率和波幅,两者之间改善基本一致。 结论:①经皮神经电刺激能够降低癫痫大鼠脑电地形图各频段的功率,减少癫痫大鼠脑电图癫痫波的数量,具有抗癫痫作用,并且高频刺激作用优于低频刺激。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一种基于反馈混沌控制的方法,其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②在临床上对一些癫痫患者尤其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治疗可以使用经皮神经电刺激进行辅助治疗,达到减少发作次数,减轻发作强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为癫痫的治疗开辟新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