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线粒体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病变机制中的作用
【6h】

线粒体氧化应激在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病变机制中的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线粒体氧化应激在1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病变机制中的作用

第一章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干预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章 线粒体氧化应激在1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病变机制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线粒体氧化应激在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病变机制中的作用

第一章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干预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章线粒体氧化应激在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病变机制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1.探讨线粒体氧化应激在糖尿病骨骼肌病变中的作用。 2.探讨解偶联蛋白UCP-3在线粒体氧化应激中的调节作用。 3.探讨线粒体氧化应激加重胰岛素抵抗的机制。 4.探讨抗氧化剂α-硫辛酸(α-LA)的干预效果及干预机制。 方法: 一.1型糖尿病大鼠的干预治疗 1.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45mg/kg体重)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 2.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胰岛素治疗组、糖尿病α-LA干预组(硫辛酸组),每组又分三个阶段处死(4周、8周、12周)。 胰岛素组每天皮下注射PZI (6U/Kg体重),硫辛酸组每天腹腔注射α-LA(100 mg/kg体重)。 3.血生化指标的测定:测定各组大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血游离脂肪酸。 4.HE、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骨骼肌的病理变化。 5.透射电镜检测骨骼肌超微病理改变。 6.差速离心法提取骨骼肌组织的线粒体,应用TBA( thiobarbituric acid)法测量线粒体中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 含量,比色法测量线粒体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 7.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测量骨骼肌组织中半胱天冬酶-3、Bcl-2/Bax表达的变化。 8.利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Q-RT-PCR)、Western 印迹技术检测线粒体中Mn-SOD和UCP3的表达水平。 二.2型糖尿病大鼠的干预治疗 1.高脂饮食和高脂饮食加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 mg/kg体重)制备高脂和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2.将实验动物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高脂组、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干预组(硫辛酸组)。 3.检测血浆中胰岛素水平、毛细血管法测定胰岛素敏感性。 4.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测量骨骼肌组织中GLUT-4的表达。 5.每次处死动物前在麻醉状态下颈动脉插管测量大鼠主动脉收缩血压(SBP)和舒张压(DBP)。其余检测指标同1型糖尿病大鼠。 结果: 一.1型糖尿病大鼠 1.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成功率86.4%。 2.一般情况的比较:糖尿病组、胰岛素组、硫辛酸组大鼠的体重低于对照组,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和硫辛酸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糖尿病组、硫辛酸组(P<0.01),体重明显高于后两组(P<0.01),几组间血脂、游离脂肪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线粒体氧化应激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氧化应激指标无改变,糖尿病组GSH的含量随病程进展逐渐下降,Mn-SOD活性和cAT活性在4周时无变化, 8周、12周时下降,而MDA的含量随病程进展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尿病组比较,应用CLA和胰岛素干预均可使同期的GSH含量、CAT活性和Mn-SOD的活性上升,MDA含量下降,胰岛素组改变更为明显。 4.病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可见普遍性肌萎缩,肌纤维排列紊乱,肌间隙增宽,超微病理检测发现,糖尿病组4周时出现线粒体数量增多、肿胀等代偿表现,随病程进展,线粒体嵴断裂或溶解,线粒体髓样化,出现局灶性肌丝溶解,Z盘变形及模糊不清,肌细胞核异染色质增多,肌细胞膜呈锯齿状突起,肌纤维问的微血管管腔变窄,内膜明显突起,基底膜增厚等表现。Masson染色显示骨骼肌胶原组织含量随病程延长明显增加,α-LA干预可以改善上述结构的紊乱,胰岛素治疗组无明显肌萎缩。 5.Bcl-2/Bax和cas-3表达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Bcl-2表达明显下降,Bax表达随病程逐渐增加,Bcl-2/Bax逐渐降低,cas-3表达随病程逐渐增加,胰岛素和α-LA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这种改变,上述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 6.Mn-SOD和UCP3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4周时糖尿病组Mn-SOD和UCP3 mRNA和蛋白质表达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8周、12周时表达明显下降(P<0.05),胰岛素和α-LA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Mn-SOD和UCP3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P<0.05)。 二.2型糖尿病大鼠 1.2型糖尿病病大鼠模型成功率73.3%。 2.一般情况的比较:高脂喂养4周后,大鼠体重、TG、TC、FINS、FFA、HOMA-I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KIT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糖有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STZ后,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血糖升高,体重下降,TG、TC、FFA、HOMA-IR、SBP、DB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KIT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硫辛酸组干预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高脂组各项指标介于糖尿病组和对照组之间。 3.线粒体氧化应激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组和2型糖尿病组GSH的含量、Mn-SOD活性和CAT活性下降,而MDA的含量增加,糖尿病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P<0.05)。2型糖尿病大鼠应用α-LA干预后可使GSH 含量、CAT 活性和 Mn-SOD 的活性上升,MDA 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病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组大鼠可见轻度肌萎缩,光镜和电镜下均可见脂肪浸润,在肌纤维间和肌纤维内部均见比较明显的脂肪变性,在一些肌纤维横断面上,可见肌纤维内部的大部分空间被脂肪滴所占据。α-LA干预可以改善上述结构的紊乱。 5.Bcl-2/Bax和cas-3表达的变化: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Bcl-2表达有下降的趋势,Bax表达增加,Bcl-2/Bax降低,cas-3表达也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LA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这种改变,高脂组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 6.GLUT-4蛋白表达的改变:糖尿病组GLUT-4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α-LA干预后可以提高GLUT-4蛋白表达 (P<0.05),高脂组与正常对照相比,GLUT-4表达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1型糖尿病状态下,骨骼肌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明显增加,诱发肌细胞凋亡,导致普遍性萎缩。 2.2型糖尿病状态下,骨骼肌线粒体氧化应激加重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加重骨骼肌病变。 3.抗氧化剂能够通过增加抗氧化酶如Mn-SOD和CAT活性来减轻骨骼肌线粒体氧化损伤;同时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主要是通过增加胰岛素信号通路中GlUT-4蛋白表达来实现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