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蛛网膜下隙置管大鼠脊髓抗伤害感受机制研究
【6h】

蛛网膜下隙置管大鼠脊髓抗伤害感受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小剂量氯胺酮在肛门术后镇痛的应用

综述 脊髓抗伤害感受机制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制作蛛网膜下隙置管wistar大鼠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观察μ阿片受体激动剂芬太尼的脊髓抗伤害感受效应,并研究氯胺酮鞘内与腹腔内两种给药途径联合鞘内应用芬太尼的大鼠行为学上的表现,用以探讨氯胺酮加强鞘内阿片类药物镇痛效应的作用机制。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7只,在麻醉状态下,用磨钻磨薄椎板,在27G细针的引导下将导管置入蛛网膜下隙。鞘内注入2%利多卡因以确定置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3天后分4组进行伤害感受试验。I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II组:鞘内注射芬太尼0.5μg/kg,III组:腹腔内注射氯胺酮10mg/kg联合鞘内注射芬太尼O.5μg/kg,IV组:鞘内注射氯胺酮50μg联合鞘内注射芬太尼0.5μg/kg。给药前、给药后5分钟、10分钟相继进行热板试验、甩尾潜伏期试验、鼠尾压力试验、鼠爪压力试验、电流刺激阈试验,此后每隔10分钟重复进行一次,持续90分钟。药物试验隔日进行。取三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37只大鼠成功制模32只。鞘内成功置管的大鼠每次药物试验后的利多卡因麻醉试验均为阳性。药物试验周期中大鼠均未表现出神经病理性损伤征象。药物试验中,与I组相比:II组注药后5分钟~40分钟痛阈显著升高(P<0.01);III组注药后5分钟~60分钟痛阈显著升高(P<0.01);IV组注药后5分钟~80分钟痛阈显著升高(P<0.01)。III组颈部电流阈刺激试验与I组相比:注药后各时点无明显差异(P>0.05)。与II组相比:III组注药后10分钟~60分钟痛阈显著升高(P<0.05);IV组注药后10分钟~80分钟痛阈显著升高(P<0.05)。与III组相比:IV组注药后30分钟~70分钟痛阈显著升高(P<0.05); 结论:①改良大鼠蛛网膜下隙置管方法,造模成功率高。②鞘内注射芬太尼可均引起显著的抗伤害感受效应。③鞘内或腹腔内联合应用氯胺酮可强化鞘内芬太尼的抗伤害感受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