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偶然性Ⅲa(N)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和预后分析
【6h】

偶然性Ⅲa(N)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和预后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对象和方法

2实验结果

3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切除修复互补基因1(ERCC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偶然性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NSCLC)的临床及预后因素,并进一步检测腺瘤息肉病(adenomateous polyposis coli,APC)基因,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组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 lementing1,ERCC1)和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19,CK19)等与肿瘤发生、侵袭及转移相关的指标在本组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此探讨此类型NSCLC的临床及生物学特征。 方法:选取2000年1月1日至2003年12月31日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部肿瘤科入院行手术治疗的49例偶然性Ⅲa期(incidentalⅢa)患者,对其病历资料进行随访,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收集上述患者的肿瘤组织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与肺癌增殖、侵袭、转移相关的APC、ERCC1、CK19等指标在上述类型NSCLC中的表达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期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 1.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在本组患者资料中,49例偶然性Ⅲa期NSCLC患者总体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9.59%、30.61%、12.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断端是否阳性、T分期、纵隔淋巴结是否单站转移和是否行免疫治疗对本组患者的预后影响有意义(p<0.05);性别、年龄、是否吸烟、病理类型、是否有N1淋巴结转移、是否行放疗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直径(p=0.039)、纵隔淋巴结是否单站转移(p=0.047)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2.APC、ERCC1、CK19的表达状况及意义 APC、:ERCC1和CK19在本组患者的标本中均存在阳性表达(图4-9).APC、ERCC1和CK19的阳性率分别为30.61%、38.78%和42.76%。在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3.04%、43.48%和34.78%;腺癌中的阳性率46.15%、34.62%和50%。APC的表达在女性患者的阳性率高于男性患者(p=0.020),在腺癌的阳性率高于鳞癌(p=0.013);CK19的表达在多站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站转移(p=0.031),有N1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阳性率高于无N1转移的患者(p=0.011),而在不同病理类型上的阳性表达的区别无统计学意义。ERCC1在肿瘤直径>3cm患者中的阳性率高于直径<3cm的患者(p=0.015)。ERCC1与CK19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88,p=0.045;ERCC1与APC的表达无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169,p=0.245。单因素分析显示ERCC1和CK19的表达情况与患者的预后先关(p<0.05),APC的表达情况对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0.048)、纵隔淋巴结是否单站转移(p=0.045)、ERCC1表达(p=0.017)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分层分析显示腺癌患者中APC表达阳性的预后优于阴性表达(p=0.034);CK19在多站纵隔淋巴结转移中阴性表达的预后优于阳性表达(p=0.038);ERCC1在直径≥3cm的组的患者中阴性表达的患者预后优于阳性表达患者(p=0.029)。 结论:偶然性Ⅲa期NSCLC属于特殊的Ⅲa(N2)期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影像学难以准确判断,其预后优于临床N2期肺癌。APC、ERCC1和CK19在本组实验中表达均具有特异性。ERCC1和CK19的表达情况对于患者淋巴结转移与否提供了参考。ERCC1表达、肿瘤直径和支气管断端是否阳性都是影响本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APC的表达、年龄、性别、吸烟史和术后免疫治疗、放疗等对预后的影响尚无统计学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