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Omentin与内质网应激及2型糖尿病非酒精脂肪肝关系研究
【6h】

Omentin与内质网应激及2型糖尿病非酒精脂肪肝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一、Omentin与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研究。
   目的:
   本研究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中伴或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血浆网膜素(omentin),旨在初步探讨网膜素在NAFLD的发病机制的作用,进而为NAFLD的临床防治提供新思路。
   方法:
   选择2009年7H至2010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三中心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和病房的初发T2DM患者190例行肝脏B型超声检查,按是否伴有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非脂肪肝组即A组(n=102)和脂肪肝组即B组(n=88),二组受试者均测定身高(H)、体重(kg)、腰围(WC)、臀围(HC),计算体质指数BMI(kg/m2)和腰臀比(WHR)。行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禁食8小时测定血浆空腹血糖(FBG)、空腹血浆胰岛素(Fins)、血脂,2h后抽血测血浆餐后血糖(2hPG),计算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BG×Fins)/22.5。血糖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胰岛素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试剂由北京原子高科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血脂采用酶法测定(试剂由北京原子高科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提供);omentin;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d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北京爱迪博生物有限公司);B超检查用MYLAB30型B超诊断仪。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方差分析,组间采用q检验,关系判定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立风险值,卡方检验计算OR值。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临床实验室资料比较除性别、年龄、BMI及HDL-C外,其余各项因素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比较,B组的omentin水平明显降低(P<0.05)。
   Spearman相关分析在T2DM患者中血浆omentin水平与InFins、InHOMA-IR、WC、FBG、2hPG呈负相关(均P<0.01),与HDL-C呈正相关(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在T2DM患者中以脂肪肝有无(无脂肪肝为0,有脂肪肝为1)为因变量,各项相关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omentin、HOMA-IR是发生脂肪肝的影响因素。
   Omentin预测脂肪肝的风险值B超作为脂肪肝的诊断标准,作出omentin和脂肪肝的ROC曲线图,在曲线上取灵敏度+特异度之和最大值点(灵敏度为52.3%,特异度92.2%)的omentin值(40ng/ml)作为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的风险值。根据其风险值将190例患者分为omentin>40ng/ml组和omentin<40ng/ml组,与脂肪肝作卡方检验。
   结论:
   血清omentin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密切相关,可能影响T2DM患者NAFLD的发生发展。
   二、网膜素干预油酸诱导脂肪变肝细胞的影响。
   目的:
   本研究通过网膜素(omentin)干预油酸诱导体外培养脂肪变肝细胞,旨在阐明网膜素在NAFLD的发病机制及其信号转导机制,进而为NAFLD的临床防治提供新靶点。
   方法:
   采用正常成人HL-7702肝细胞株,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对照组;B组:油酸诱导组,正常培养基加油酸进行细胞培养;C组:油酸联合网膜素组,正常培养基加油酸及网膜素进行细胞培养。采用油酸诱导HL-7702肝细胞株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模型,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肝细胞脂滴变化的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GRP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78,GRP78)、XBP-1(X-box bindingprotein1,XBP-1)、apoB100(Apolipoprotein B100,apoB100)。采用生化试剂盒检测各组肝细胞内TG的水平。
   结果:
   1、油酸可诱导HL-7702肝细胞株脂肪变性,能建立肝细胞脂肪变细胞模型。
   2、各组肝细胞GRP78含量的比较
   培养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后,对照组各时相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GRP78蛋白表达24小时升高,72小时达高峰,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C1、C2、C3GRP78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有所下降,72小时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时间延长,C1组GRP78表达呈上升的趋势,各时相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2、C3组72小时GRP78开始下降(P>0.05)。C1组、C2组、C3组各时相点GRP78表达有下降趋势,各时相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各组肝细胞XBP-1含量的比较。
   培养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后,对照组各时相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与干预组XBP-1蛋白表达升高,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C1、C2、C3 XBP-1表达较模型组有所下降(P>0.05),随着时间延长,C1、C2组XBP-1表达呈上升的趋势,各时相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3组72小时XBP-1开始下降,各时相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1组、C2组、C3组各时相点XBP-1表达有下降趋势,各时相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4、各组肝细胞apoB100含量的比较。
   培养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后,对照组各时相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模型组与干预组apoB100表达呈下降的趋势,各时相点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C1、C2、C3各时相点apoB100表达上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C1、C2、C3各时相点比较apoB100含量有升高的趋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5、各组肝细胞TG含量的比较
   培养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后,对照组A组各时相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B组各时相点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各时相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干预组C1、C2、C3各时相点细胞内TG含量均逐渐增高(P<0.05),模型组与干预组C1、C2、C3各时相点比较24小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48小时、72小时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网膜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体外培养肝细胞脂肪变的程度,网膜素通过下调GRP78(GRP78)、XBP-1(XBP-1)及上调apoB100改善了脂肪变肝细胞的生化指标,提示网膜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