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肠杆菌科临床耐药株中ISCR1元件与耐药基因水平传播的关系研究
【6h】

肠杆菌科临床耐药株中ISCR1元件与耐药基因水平传播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插入序列共同区域(insertion sequence common region,ISCR)是继接合性质粒、整合子、转座子之后的一种新型的的高效的耐药基因水平传播媒介。肠杆菌科细菌中发现较多的是位于复合1类整合子中的ISCR1元件,其下游可连接多种耐药基因:如A类和C类β-内酰胺酶基因、喹诺酮耐药基因qnr、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rmA和rmtB、甲氧苄啶耐药基因和氯霉素耐药基因等。
   目的:了解2009年-2010年天津市某三甲医院104株肠杆菌科临床耐药株的耐药表型以及ISCR1元件的分布;研究ISCR1阳性肠杆菌科临床株质粒介导的耐药机制,及ISCR1元件下游的基因环境,以探讨ISCR1元件在细菌耐药性播散中的作用。
   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0年7月从天津市某三甲医院收集104株肠杆菌科临床耐药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04株细菌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的MIC值。PCR及DNA序列分析检测ISCR1元件中的orf513基因。双纸片扩散法进行ESBLs确证试验、三维试验筛选AmpC酶;PCR、多重PCR、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检测CTX-M-ESBLs基因1组和9组、SHV、TEM、ampC、qnrA、qnrB、rmtB及armA基因。PCR-mapping及DNA序列分析检测ISCR1下游基因环境。
   结果:
   1、104株肠杆菌科临床耐药株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CPR、CFP、CRO、CTX、GM、PPT、CAZ、CIP、OFX、LEV、AMK、CPS耐药率分别为:83.65%、80.77%、78.85%、73.08%、67.31%、66.35%、64.42%、64.42%、57.69%、46.15%、26.92%、22.12%。多重耐药株共58株,多重耐药株比率55.77%(58/104)。
   2、104株肠杆菌科临床耐药株中17株细菌(16.35%)PCR扩增ISCR1元件的orf513基因阳性,序列分析证实为orf513基因。其中大肠埃希菌5株(EA291、EA705、EA791、EA907、EA1904),克雷伯菌属4株(K382、K386、K1231、K2414),阴沟肠杆菌5株(EC347、EC553、EC1322、EC1342、EC2394),1株产气肠杆菌(E391)、1株弗劳地枸橼酸杆菌(CF351)及1株吉戈菲肠杆菌(JE982)。
   3、17株ISCR1阳性菌株对10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87株ISCR1阴性菌株。17株ISCR1阳性菌株中多重耐药菌株比率为70.59%(12/17)高于87株ISCR1阴性菌株多重耐药菌株比率52.87%(46/87)。
   4、17株ISCR1阳性肠杆菌科临床耐药株中EA791、K386、EC553、EC1322、EC1342等5株细菌ESBLs确证试验阳性。菌株EA791、K386、EC553等3株细菌携带CTX-M-1组ESBLs基因;未扩增出CTX-M-9组ESBLs基因;EC1322、EC1342等2株细菌携带SHV-12基因;所有5株细菌PCR扩增TEM基因均阳性,经PCR-SSCP分析均为TEM-1(广谱β-内酰胺酶)。三维试验筛选AmpC酶仅菌株EA291为阳性结果,多重PCR扩增证实为DHA型AmpC酶基因。
   5、17株ISCR1阳性肠杆菌科临床耐药株中EC2394、CF351等2株细菌携带喹诺酮耐药基因qnrA;K1231、EC347、EC1322、EC1342等4株细菌携带喹诺酮耐药基因qnrB;K1231、EC1322、EC1342等3株细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余3株细菌表现为耐药。菌株K386携带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rmtB,EA1904、K382、K386、EC553、JE982等5株细菌携带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rmA。
   6、PCR-mapping扩增及序列分析17株ISCR1阳性肠杆菌科临床耐药株中ISCR1元件下游的基因环境,EC1322、EC1342等2株细菌ISCR1元件下游连接喹诺酮耐药基因qnrB2;EC2394、CF351等2株细菌ISCR1元件下游连接喹诺酮耐药基因qnrA;K1231、EC347等2株细菌ISCR1元件下游连接喹诺酮耐药基因qnrB6;菌株JE982的ISCR1元件下游连接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rmA。余10株细菌检测结果阴性。
   结论:
   1、本地区肠杆菌科临床耐药株中存在ISCR1元件的分布。ISCR1阳性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及多重耐药菌株比率均高于ISCR1阴性细菌。
   2、ISCR1阳性肠杆菌科临床耐药株同时携带多种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包括ESBLs基因CTX-M-1组、SHV-12,DHA型ampC基因,喹诺酮耐药基因qnrA、qnrB,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rmtB、armA。以上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基因型与耐药表型一致,携带qnr基因的菌株不一定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
   3、本地区肠杆菌科临床耐药株中ISCR1元件下游多与喹诺酮耐药基因qnr连接,少数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rmA连接,未发现连接ESBLs及AmpC酶基因。推测本地区ISCR1元件可能参与了喹诺酮类、氨基耐糖苷类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部分菌株未检测出ISCR1元件下游基因环境,可能与ISCR1下游存在不适宜应用PCR-mapping方法的基因结构有关,有待改进研究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

著录项

  • 作者

    吴晓妹;

  •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 学科 临床医学;内科学传染病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宋诗铎;
  • 年度 2011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378.21;
  • 关键词

    肠杆菌科; 耐药基因; 临床耐药株; 基因结构;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