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Zephyr5826起搏器自动阈值管理功能的临床观察
【6h】

Zephyr5826起搏器自动阈值管理功能的临床观察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对置入Zephyr5826双腔起搏器患者的定期随访,动态观察Zephyr5826型起搏器心房自动阈值管理及心室自动阈值管理功能的临床应用情况。
  方法:选取2008年11月~2010年12月期间置入Zephyr5826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共计74例(男47例,女27例,平均年龄68±9岁;其中两例为起搏器更换,一例保留原心房单极电极,一例保留原心室单极电极)。入选病例的诊断于术前经病史、体检、动态心电图(Holter)、UCG、胸部X线摄片等检查证实,均符合2002年ACC/AHA/NASPE及中国起搏与心电生理学会安装起搏器指南规定的适应证。起搏器术后第一天将心房电极、心室电极均程控为双极起搏、双极感知(心脏导线为单极导线者除外)。随访半年,分别于起搏器置入术后1天、7天、1个月、2个月、3个月及半年时随访程控,观察心房自动阈值管理与心室自动阈值管理功能的开启情况,手工测试心房起搏阈值与心室起搏阈值并与相对应自动阈值管理功能测定的起搏阈值进行比较。
  结果:74例随访3个月,70例随访半年。其中1例术后次日发生持续性房颤,药物未能转复窦性心律,随访至半年时仍为房颤。随访期内73例(另外1例为起搏器更换后保留原心室单极电极)于术后第1天成功开启心室自动阈值管理功能,其中5例因不耐受心室自动阈值测试引起的心悸感于出院前关闭该功能,之后随访时临时应用心室自动阈值管理功能测试并记录结果。半年随访期内手工测试心室起搏阈值与心室自动阈值管理功能测试的起搏阈值相比较无明显差异。随访至半年时36例(52.2%,n=69)成功开启心房自动阈值管理功能,其中术后第1、7天及1、2、3个月时开启例数分别为14例(19.4%,n=72)、21例(29.2%,n=72)、26例(36.1%,n=72)、29例(40.3%,n=72)和33例(45.8%,n=72)。心房自动阈值管理功能测试的起搏阈值与手工测试心房起搏阈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另外36例因起搏器自动测定的心房刺激除极波(EvokedResponse,ER)过小不推荐开启心房自动阈值管理功能。随访期间心电图及Holter均未见心房、心室失夺获及感知不良。
  结论:Zephyr5826双腔起搏器心房自动阈值管理与心室自动阈值管理功能在双极起搏、双极感知设置下均可以安全有效的应用低心脏起搏能量,与传统起搏输出设置相比,能够有效降低起搏输出,达到省电的效果。心室自动阈值管理功能于术后第一天均可以成功开启并正常工作。心房自动阈值管理功能在部分患者中因受起搏器测定心房ER过小的影响,未能开启该功能,但在随访过程中的开启比例逐渐升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