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双腔起搏患者不同房室间期对心功能的影响
【6h】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双腔起搏患者不同房室间期对心功能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分析

结果

1.入选患者一般情况

2.RT-3DE图像显示

3.不同房室间期起搏下左室各参数比较

4.不同房室间期起搏下左房各参数比较

5.DDD起搏患者的最佳房室间期

讨论

1.房室间期的意义

2.RT-3DE评价不同AVD起搏对心功能的影响

3.双腔起搏器的最佳AVD

4.RT-3DE的局限性

5.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观察不同房室间期(AVD)起搏对置入双腔起搏器患者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功能的影响,为临床程控最佳AVD参数提供可能的参考。
   方法:选取因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而安置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共35例,排除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性疾病、频发房性和/或室性期前收缩、心房颤动等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恶性肿瘤患者及不能配合检查、采集图像不满意或不完整者。将起搏器起搏频率设置为60 bpm,依次将AVD程控为140ms、170ms、200ms、225ms、250ms,每次程控5min后进行实时三维心脏超声检查。采集超声图像并使用工作站脱机分析得到左室整体及17节段时间-容积曲线(VTCs),记录左室整体收缩末容积(ESV)、左室整体舒张末容积(EDV)、左室整体射血分数(EF)、左室最大充盈速率(PFR)、左室最大射血速率(PER)、左室局部收缩末容积(rESV)、左室局部舒张末容积(rEDV)、左室局部射血分数(rEF)、左室16节段、12节段、6节段达到最小收缩末期容积时间的标准差(Tmsv-16-SD、Tmsv-12-SD、Tmsv-6-SD)、最大时间差(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及心动周期校正后的达最小收缩末期容积时间的标准差和最大时间差(Tmsv-16-SD%、Tmsv-12-SD%、Tmsv-6-SD%、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得到左房容积曲线,记录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e),并计算得出左心房总排空容积(LAVt)、左心房总排空分数(LAVtEF))、左心房被动排空容积(LAVp)、左心房被动排空分数(LAVpEF)、左心房主动排空容积(LAVa)、左心房主动排空分数(LAVaEF),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结果:⑴AVD自140ms开始到增至170ms时,左室整体EF及PFR随AVD的延长而增大,当AVD为170ms时达到最大值,此后随AVD的延长而逐渐减小。EF在AVD为170ms与200ms时无明显差别,均明显高于AVD为140ms及225ms时(p<0.05);而250ms时的EF最低,明显低于其他各AVD时(p<0.05)。PFR在AVD为225ms及250ms时明显低于170ms时(p<0.05),而在其他各AVD时未见显著差异。左室EDV、ESV及PER在各AVD无显著差别(p>0.05)。⑵AVD自140ms开始增至250ms,左室17节段rEDV、rESV及rEF无统计学差异(p>0.05)。⑶AVD自140ms开始增至170ms时,左室Tmsv-16-SD%、Tmsv-12-SD%、Tmsv-6-SD%、Tmsv-16-Dif%、Tmsv-12-Dif%、Tmsv-6-Dif%随AVD的延长而减小,之后随着AVD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当AVD为170ms时达到最小值(p<0.05)。⑷AVD自140ms开始增至170ms时,LAVmax及LAVmin随AVD的延长而减小,之后随着AVD的延长而逐渐增大,当AVD为170ms时达到最小值(p<0.05)。但LAVpre、LAVt、LAVtEF、LAVp、LAVpEF、LAVa、LAVaEF无显著变化(p>0.05)。⑸以EF为标准,35例患者中有24例在AVD为170ms时达到最佳,11例在AVD为200ms时最佳;以EF为标准,DDD患者平均最佳AVD为179.43±14.13ms。
   结论:①不同AVD对于安置双腔起搏器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左室收缩同步性及左房功能产生影响,程控达最佳AVD对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有重要意义。②AVD设置为170ms近70%可达最佳心功能状态,约30%患者的最佳AVD为200ms,170-200ms为适宜的AVD。③以EF为标准,DDD患者的最佳平均AVD为179.43±14.13ms。④较长的AVD设置虽可增加患者的自身心搏比例,但可能对心功能不利。⑤AVD设置为170ms时左室收缩同步性处于最佳状态。⑥RT-3DE可准确、客观、便捷、全面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功能状态,作为双腔起搏器安置者选择最佳AVD的方法,但需加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 作者

    孙晓红;

  •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 学科 临床医学;内科学(心血管病)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周长钰;
  • 年度 201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541.705;R540.45;
  •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双腔起搏器; 房室间期; 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