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扶肾降浊法干预MsPGN大鼠进展性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
【6h】

扶肾降浊法干预MsPGN大鼠进展性肾小球硬化的作用机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扶肾降浊法干预MsPGN大鼠进展性肾小球硬化作用初探

1.1 对象和方法

1.1.1 实验对象

1.1.2 方法

1.1.3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一般观察

1.2.2 扶肾降浊法对各组大鼠24h尿蛋白的影响

1.2.3 扶肾降浊法对各组大鼠BUN、CRE的影响

1.2.4 肾脏光镜下病理学变化

1.2.5 各组肾小球TGF-β1、CTGF免疫荧光相对含量比较

1.2.6 TGF-β1与CTGF免疫荧光相对含量相关性分析

1.3 讨论

1.4 小结

二、扶肾降浊法对进展性肾小球硬化AngⅡ的影响

2.1.实验材料

2.1.1 试剂

2.1.2 标本

2.1.3 AngⅡ免疫荧光化学染色

2.2 结果

2.2.1 各组肾小球AngⅡ免疫荧光相对含量比较

2.2.2 AngⅡ与TGF-β1免疫荧光相对含量相关性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 肾小球硬化机理及中药实验性研究的现状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是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我国肾脏穿刺病人的50%左右[1、2],也是我国慢性肾脏病(CKD)进展到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类型。部分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迁延不愈,逐渐进展为肾小球硬化,预后不良。肾小球硬化主要病理变化为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及不同程度系膜基质增多。现有研究证实,细胞外基质(ECM)过度积聚、肾小球细胞增生、肾小球足细胞逐渐丢失是导致肾小球硬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机制。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进展到肾小球硬化是引起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目前肾小球硬化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在治疗上,西药尚无可靠疗法,许多药物仅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因此寻找高效、无毒副作用的药物尤为重要。扶肾降浊方采用临床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用药,由山茱萸、生黄芪、白花蛇舌草、鬼箭羽、丹参及益母草中药组成。临床研究发现[3],扶肾降浊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具有很好的疗效,长期用药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肾小球硬化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终身性疾病。根据其发病及发展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和特点,肾小球硬化属于中医学的“关格”、“水肿”、“肾劳”、“癃闭”、“溺毒”等范畴。研究表明不少单昧中药及中药复方具有延缓和逆转肾小球硬化作用,这些单味药及复方药多属补益、活血、祛湿类中药,与多数中医学者认为的肾小球硬化发病机制属于“虚、瘀、湿、毒”[4]相吻合,研究还表明中药的治疗途径是通过多环节、多靶点而起作用的,部分研究甚至深入到基因水平。扶肾降浊方由山茱萸、生黄芪、白花蛇舌草、鬼箭羽、丹参及益母草6味中药组成,方中山茱萸、生黄芪扶肾健脾以扶正;白花蛇舌草、鬼箭羽利湿解毒以祛湿;丹参、益母草活血化瘀以通脉祛瘀。本方扶肾健脾、利湿化浊、活血祛瘀,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扶正祛邪,共同延缓肾小球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本研究以MsPGN大鼠为模型,延长造模时间使其逐渐发展至肾小球硬化。在实验中观察扶肾降浊法对TGF-β1、CTGF及AngⅡ等纤维化因子及肾组织病理学的影响,以阐述扶肾降浊法对系膜增生性肾炎模型大鼠进展性肾小球硬化的干预机制,为临床应用该药治疗肾小球硬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1、建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鼠模型,延长造模时间使其逐渐发展成肾小球硬化。
  2、将Wister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中药组及西药组。中药组及西药组于造模同时给予干预,中药组扶肾降浊方灌胃,剂量为17.01g/kg,西药组以苯那普利灌胃,剂量为1.8mg/kg。两组均每日一次,用药满16周。
  3、观察扶肾降浊法对进展性肾小球硬化大鼠24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的影响,探讨扶肾降浊法对进展性肾小球硬化大鼠肾功能的干预作用。
  4、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肾组织中TGF-β1及CTGF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探讨扶肾降浊法对纤维化因子及肾小球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5、通过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方法检测AngⅡ的表达,探讨扶肾降浊法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结果:
  1、成功建立进展性肾小球硬化模型。用药干预16周后,模型组24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TGF-β1和CTGF均明显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光镜下肾小球系膜增生明显、肾小球肥大。
  2、扶肾降浊法可保护肾功能。中药组24h尿蛋白、血肌酐、血尿素氮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相比呈显著性差异(P<0.05);与西药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3、扶肾降浊法可降低肾组织TGF-β1和CTGF的表达。模型组TGF-β1、CTGF的表达程度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中药组、西药组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无统计学意义。TGF-β1和CTGF具有相关性。
  4、扶肾降浊法可降低肾组织AngⅡ的表达。模型组AngⅡ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中药组、西药组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无统计学意义。TGF-β1和AngⅡ具有相关性。
  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扶肾降浊法可以改善肾功能;抑制TGF-β1和CTGF表达;调整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AngⅡ的表达,进而干预肾小球硬化的进展。
  本实验结果提示:扶肾降浊法对进展性肾小球硬化大鼠的干预,是通过多环节、多靶点综合作用而实现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