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误诊风险防范
【6h】

论误诊风险防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一、居民及临床医生关于误诊认识的问卷调查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二)有关概念、方法的说明

1.有关误诊的说明

2.问卷相关情况解释说明

3.统计检验选用说明

(三)结果与分析

1.居民问卷调查情况

2.临床医生问卷调查情况

3.居民与临床医生关于误诊的分析

(四)小结

二、讨论

(一)防范误诊风险的认识层面

1.认识论概述

2.误诊原因探讨

3.居民防范误诊的认识分析

4.临床医生防范误诊的认识分析

(二)防范误诊风险的制度层面

1.误诊的告知情况

2.误诊的处理方式

3.误诊率的公开和统计

4.防范误诊风险体系建设情况和培训情况

(三)防范误诊风险的伦理道德层面

1.防范误诊风险与伦理道德关系

2.居民在防范误诊风险中的角色

3.临床医生在防范误诊风险中的角色

三、政策建议

(一)加大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

(二)加强误诊知识学习与普及

(三)完善防范误诊风险政策和制度建设

(四)建立医德教育的长效机制

四、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居民对医院误诊认识程度的调查

综述 临床工作误诊问题原因分析及伦理反思的现状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对居民和临床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了解误诊知晓情况和医院防范误诊制度、体系建设情况;探讨误诊发生的原因,揭示误诊的本质和发生机理;分析临床医生和居民的相关需求,提出防范误诊的政策建议,为制定防范误诊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政策提供参考,也可作为基线资料,为医疗机构更好地防范误诊提供客观、具体、可行的建议。
  方法:
  以天津市西青区范围内部分小区的居民,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天津市宝坻区医院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采取询问式调查。调查采取随机调查的方式,无年龄限制。在居民中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8份,回收率为98.3%;在临床医生中发放调查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198份,回收率为90%。调查问卷经审核后统一编码,经Epidata3.1录入后,导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资料的数据类别、分布特征、分析目的进行数据统计和说明,统计推断主要采用累计概率、卡方检验等,检验水准为双侧a=0.05。
  结果:
  ①调查中,86.4%的居民和35.9%的临床医生听说过误诊,但不了解,对误诊的认识偏低;②48.0%临床医生确定有误诊经历,11.1%临床医生不确定是否发生过误诊,误诊不可避免,有一定的普遍性;③85.9%临床医生认为误诊责任应当由医患双方共同承担;④临床医生从业时间与是否有误诊经历之间有统计学意义,X2=24.57,X2>X20.05,8=15.51,因此P<0.05,随着从业时间的增长,医生遇到的疑难杂症越来越多,出现误诊的可能性就会越高;⑤临床医生学历与是否有误诊经历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X2=2.94, X2<X20.05,4=9.49,因此P>0.05,说明误诊与医生的学历没有关系,误诊有必然性;⑥居民和临床医生对医院防范误诊体系建设满意度不高,为误诊发生留下隐患;⑦51%临床医生认为伦理道德因素与误诊相关,医德缺失是导致误诊高发的原因之一。
  结论:
  政府在防范误诊中应继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学校教育、新闻媒体、医院培训等普及误诊知识,加强居民和医生对误诊本质的理解;通过强化“三基”训练、规范病历书写、实行误诊病历上报和讨论制度等,逐步建立误诊防范体系;医院通过对患者随访调查、统计误诊率、公开误诊率,降低患者期望值,实现对医生行为的监督,搭建医患沟通平台,建立医患互相监督的长效机制;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创新,彰显医院的公益性,强化医生的职业精神,增强医患的互相信任;推进第三方监督机制的建立和法律法规的制定,约束医患行为。

著录项

  • 作者

    魏铮;

  •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 学科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金钟;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医院、综合医院;
  • 关键词

    误诊防范; 临床医生; 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