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展为永久性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6h】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展为永久性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方法与目的: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结果

2.1 住院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2.2 未转换组与转换组间患者临床治疗比较结果

2.3.转换组与未转换组治疗策略比较

2.4. 阵发性房颤发展为永久性房颤的回归分析

2.5.阵发性心房颤动转为永久性心房颤动的时间分布图

2.6.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各种治疗策略所占比例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心房颤动研究的新进展概述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收集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心脏科住院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F)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其心房颤动的治疗状况,分析房颤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对阵发房颤发展为永久性房颤的影响,进而在临床上更有针对性、更加合理地对AF进行预防和治疗。
  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诊断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统计,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转归进行随访。分别对患者的流行病学、心脏结构功能、合并症、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策略等临床资料进行分组比较,进一步分析出阵发性房颤患者发展为永久性房颤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1)临床研究共入选52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年龄26-93岁(70.8±11.4岁),其中男性患者246例,女性患者278例,最终共有16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发展为永久性心房颤动,两者转换率为31.7%。
  (2)根据性别分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病率与性别无明显相关。
  (3)未转换组与转换组间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结果对比,发现年龄、BNP、LAD、LVED、LVEF、脑梗塞、心功能水平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转换组77.0岁(71.082.0)较未转换组70.0岁(60.077.3)明显偏高,BNP指标转换组476.0pg/ml(309.8927.0)较未转换组189.0pg/ml(135.0315.0)明显升高,LAD指标值转换组45.9mm(43.649.9)较未转换组40.4mm(38.043.4)明显升高,LVED指标数值转换组58.5mm(55.060.5)较未转换组54.8mm(50.557.5)明显升高,LVEF数值转换组49.0%(44.054.3)较未转换组58.5%(53.065.0)明显降低,转换组心功能程度较未转换组明显降低,患脑梗塞比例转换组(66例39.8%)较未转换组(67例18.7%)明显增加。
  (4)转换组与未转换组治疗策略比较发现服用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比例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口服β受体阻滞剂比例未转换组(198例55.3%)较转换组(44例26.5%)明显增多,服用地高辛比例转换组(115例69.3%)较未转换组(85例23.7%)明显增多,口服胺碘酮比例未转换组(58例16.2%)较转换组(14例8.4%)明显增多。
  (5)回归分析最终得出年龄、LAD内径增大、LVEF降低、心功能减低、口服地高辛是阵发性心房颤动发展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6)阵发性心房颤动转为永久性心房颤动的大部分转换时间发生在患者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第5个月到第20月之间。
  (7)本研究医疗中心目前治疗阵发性房颤患者口服地高辛级β受体阻滞剂占大部分,其次为胺碘酮。
  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发展为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在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别。高龄、LAD增大、LVEF降低、BNP升高、心功能下降、口服地高辛是阵发性房颤转为永久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合并脑卒中发病率较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明显增高。根据研究结果建议阵发性患者尽可能采用胺碘酮、射频消融等治疗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