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6h】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和方法

1.1对象和方法

1.1.1研究对象

1.1.2 CAS程度评估标准

1.1.3 研究方法及分组情况

1.1.4 麻醉及手术方法

1.1.5 CAS危险因素定义

1.1.6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一般资料

1.2.2 行OPCAB患者合并CAS的危险因素分析

1.2.3 不同治疗方案之间比较

1.2.4 OPCAB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1.3 讨论

1.3.1 颈动脉粥样斑块病因学分析

1.3.2 OPCAB合并CAS危险因素

1.3.3 OPCAB术前颈部血管超声选择

1.3.4 CAS对患者预后影响

1.3.5 颈部血管超声与颈动脉CTA诊断比较

1.3.6 OPCAB合并CAS治疗方案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研究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CAS)的危险因素、预后,以及CA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择期行OPCAB治疗的4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依据术前颈部血管超声结果分为CAS组(狭窄≥50%)及NCAS组(狭窄<50%),比较两组手术前相关资料,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OPCAB患者中合并CAS危险因素。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于患者预后影响,依据患者CAS狭窄程度及治疗方式,分为A组颈动脉支架/CEA治疗患者,B组CAS重度以上狭窄未行颈部血管手术治疗患者,C组CAS中度患者,D组CAS狭窄<50%即NCAS组,比较4组间术后情况,包括术后累计引流量、血浆使用量、悬浮红细胞使用量、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死亡、术后新发脑卒中、二次开胸手术、二次进入ICU等情况;并于术后随访1年,比较出院后死亡和新发脑卒中情况。此外依据患者OPCAB手术院内死亡情况,探讨OPCAB手术后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果:共491例患者接受OPCAB治疗,其中CAS组135例NCAS组356例,两组年龄、吸烟史、COPD、外周血管病、脑卒中史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显示:高龄(OR=1.06,95%CI:1.03~1.09,P<0.01)、吸烟史(OR=1.88,95%CI:1.21~2.92,P<0.01)、高血压(OR=2.02,95%CI:1.25~3.27,P<0.01)、COPD(OR=4.10,95%CI:1.27~13.25,P<0.05)、脑卒中史(OR=1.69,95%CI:1.04~2.74,P<0.05)是OPCAB合并CAS的危险因素。A组、B组、C组、D组4组之间相比在血浆使用量、悬浮红细胞使用量、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死亡、术后新发脑卒中、二次开胸手术、二次进入ICU、随访脑卒中、随访死亡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累计引流量 A组高于 B组、C组、D组(1912.50±310.43、1157.88±572.79、1189.36±618.89、1271.34±562.54,F=6.11,P<0.01),联合手术可能导致OPCAB手术后出血增多,患者接受颈动脉支架/CEA联合OPCAB手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未增加。CAS组与NCAS组患者间术后死亡情况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CAS组死亡率(4.4%)高于NCAS组(1.2%);CAS(OR=4.99,95%CI:1.15~21.71, P<0.05)、PCI治疗史(OR=10.10,95%CI:2.18~46.75,P<0.01)、IABP使用(OR=9.19,95%CI:1.59~52.96,P<0.05)、低BMI(OR=0.73,95%CI:0.57~0.95,P<0.05)是OPCAB术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结论:高龄、吸烟史、高血压、COPD、脑卒中史是OPCAB术患者合并CAS的危险因素。分期颈部血管手术联合OPCAB不会增加患者死亡率,但可能会增加患者术后出血风险。CAS、PCI治疗史、IABP使用、低BMI是患者行OPCAB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