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湿疹患者外周血中IL-32和OX40L的表达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6h】

湿疹患者外周血中IL-32和OX40L的表达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对照组

1.3 诊断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疗效评估

1.6主要试剂

1.7 实验器材

1.8 试剂的配置与存放

1.9 实验器材的准备

1.10 实验仪器

1.11 实验方法和步骤

1.12临床资料的采集

1.13实验室检查

1.14治疗方法

1.15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总RNA纯度检测

2.2总RNA完整性检测

2.3 GAPDH、IL-32、OX40L扩增产物的鉴定

2.4 湿疹患者EASI评分结果(如表8所示)

2.5 湿疹患者DLQI评分结果(如表9所示)

2.6 湿疹患者IL-32和OX40L相对表达量及与部分指标相关性分析(如表10-表16所示)

讨论

3.1 Th细胞亚群的分化与湿疹的发病机制

3.2 IL-32与湿疹

3.3 OX40L与湿疹

3.4 IL-32可能通过TSLP与OX40L互相作用

3.5 白芍总苷及其对湿疹的治疗作用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OX40/OX40L共刺激分子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湿疹是一种发生在表皮及真皮浅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皮损形态多样,以反复发作的红斑、丘疹,伴有瘙痒为主要特点,过敏体质者易发生。变应原致敏、皮肤屏障受损及Th细胞亚群分化失衡所导致的免疫功能异常,是导致湿疹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白介素-32(Interleukin-22,IL-32)作为一种前炎症细胞因子,OX40L作为T细胞活化的共刺激分子配体,均对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的分化和相关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功能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本实验的目的为:1.比较IL-32、OX40L mRNA在湿疹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2.比较不同性别的湿疹患者 IL-32、OX40L mRNA表达的差异;3.比较IL-32、OX40L mRNA在湿疹不同分期的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4.观察IL-32、OX40L mRNA在湿疹患者外周血中表达的相关性,从而探讨这两个因子在湿疹发病中的相互作用;5.观察IL-32、OX40L mRNA在湿疹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与湿疹皮损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的相关性;6.应用白芍总苷治疗2周、4周后,观察湿疹患者外周血中IL-32、OX40L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eony,TGP)在湿疹治疗中的作用;7.观察IL-32、OX40L mRNA在湿疹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实验组为2014年2月至2015年11月就诊于天津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湿疹患者60例。根据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三组,每组均为20例。诊断标准按照赵辨主编的《临床皮肤病学》。对照组成员来自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同期体检的40例正常人。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的方法,对60例湿疹患者和40例健康者外周血中IL-32 mRNA和OX40L 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参照EASI和DLQI评分标准对60例湿疹患者进行评分。在统计软件SPSS17.0上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结果:
  1.湿疹患者外周血中IL-32、OX40L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32的⊿CT值分别为:4.08±0.98,9.95±0.33;OX40L的⊿CT值分别为:2.46±0.92,9.74±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不同性别的湿疹患者外周血中IL-32、OX40L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慢性期患者外周血中IL-32 mRNA的表达量依次递减(IL-32的⊿CT值分别为:2.91±0.42,4.35±0.63,4.98±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慢性期患者外周血中OX40L mRNA的表达量依次递减(OX40L的⊿CT值分别为:1.39±0.29,2.71±0.49,3.28±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经TGP治疗2周后,EASI评分和DLQI评分均降低,IL-32和OX40L mRNA表达水平较首诊时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IL-32的⊿CT值分别为:5.95±0.84,4.24±0.98;OX40L的⊿CT值分别为:5.20±0.65,2.58±0.99;EASI评分分别为:8.66±3.01,13.02±2.32;DLQI评分分别为:12.06±3.63,16.84±3.80);经TGP治疗4周后,EASI评分和DLQI评分均降低,IL-32和OX40L mRNA表达水平较治疗2周时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L-32的⊿CT值分别为:8.44±0.69,6.11±0.72;OX40L的⊿CT值分别为:8.21±0.76,5.28±0.61;EASI评分分别为:5.73±2.15,8.79±3.20;DLQI评分分别为:7.68±3.12,12.01±3.70)。5.湿疹患者外周血中IL-32和OX40L mRNA的表达量呈正相关,r=0.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32、OX40L mRNA的表达量与EASI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74,-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 IL-32、OX40L mRNA的表达量与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计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3,-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32、OX40L mRNA的表达量与年龄、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1.湿疹患者外周血中IL-32 mRNA和OX40L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两个因子的表达水平与EASI评分之间呈正相关,说明IL-32和OX40L参与了湿疹的发生发展,可能在湿疹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 IL-32与OX40L mRNA的表达量呈正相关性,说明两个因子可能在湿疹的发病过程中相互促进,可能通过TSLP相关传导通路来实现。
  3.经TGP治疗2周、4周后湿疹患者IL-32和OX40L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下调,EASI和DLQI评分均降低,说明TGP对湿疹有一定治疗作用。

著录项

  • 作者

    周骢骢;

  •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
  • 学科 临床医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宏;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湿疹;
  • 关键词

    湿疹; 白介素-32; EASI评分; 白芍总苷;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