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连续护理干预在农村缺血性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6h】

连续护理干预在农村缺血性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和意义

1.1研究方法

1.1.1研究对象

1.1.2连续护理干预

1.1.3评价方法

1.1.4数据处理

1.1.5质量控制

1.1.6伦理原则

1.1.7研究的技术路线

1.2结果

1.2.1会谈及随访情况

1.2.2患者基本情况

1.2.3患者抑郁情况分析结果

1.2.4患者焦虑情况分析结果

1.2.5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分析结果

1.2.6患者CIS认知水平分析结果

1.2.7患者运动能力评价分析结果

1.2.8居住区域影响分析结果

1.3讨论

1.3.1连续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1.3.2连续护理干预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1.3.3连续护理干预对患者认知水平的影响

1.3.4连续护理干预对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

1.3.5不同区域患者康复情况比较

结论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综述:缺血性卒中患者连续护理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了解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相关信息;通过分析连续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焦虑程度、卒中认知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以及对农村地区患者卒中康复情况进行比较,探讨连续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共纳入116例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试验组增加了系列连续护理干预措施。试验前后定期对患者抑郁情况、焦虑情况、卒中后认知水平、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能力进行评价。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经正态性检验后,符合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非正态分布的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进行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进行描述,两样本率比较采用x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
  (1)心理健康情况比较:纳入研究的116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经过连续护理干预后的试验组患者抑郁比例降低了31.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焦虑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经过连续护理干预后的试验组中,有焦虑症状的患者比例降低了27.59%,对照组降低了24.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BI指数比较:干预后,试验组和对照组BI指数分别为(93.23±18.22)和(80.56±25.66),提高幅度分别为(34.94±26.11)和(18.23±28.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认知水平比较:连续护理干预后,患者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了解水平和先兆症状认知情况均有所提高,试验组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4)运动能力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运动能力相对干预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且试验组的提高幅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5)试验组中不同区域患者康复情况比较:通过将患者后期康复所在地区的不同,将各指标的结果进行区域间比较,结果发现,连续护理干预后,农村地区患者抑郁情况降低幅度、焦虑情况降低幅度、运动能力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城区和城乡结合区域的患者(P<0.05),农村地区与城市生活区患者的BI指数提升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连续护理干预对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焦虑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肢体运动能力和卒中后认知水平具有明显效果。
  (2)农村地区患者在接受连续护理干预后,抑郁、焦虑的改善情况和运动能力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城市区或城乡结合区患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