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单中心血液病感染患者近十年病原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6h】

单中心血液病感染患者近十年病原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对象和方法

1.1.1对象

1.1.2方法

1.2结果

1.2.1菌株阳性培养

1.2.2阳性菌株来源

1.2.3阳性菌株分布

1.2.4耐药菌株

1.2.5主要分离菌株的耐药情况

1.3 讨论

1.4 小结

结论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中国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研究进展及治疗策略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对比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及血液病感染患者2005年-2015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数量、来源、种类的特点及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迁。
  方法:
  收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及全院200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临床分离的阳性细菌标本,以及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血液科及全院临床分离的阳性真菌标本,分析其分布、来源及常见病原微生物的药敏试验结果。对收集的阳性细菌标本根据常规方法进行菌株分离及鉴定,并按照2014年CLSI标准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
  结果:
  1.从血液病感染患者分离出的阳性细菌占全院感染患者的比例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真菌占全院的比例三年来基本保持稳定。
  2.血液病感染患者分离出的病原菌的主要来源为痰标本,与全院感染患者情况相同,但全血来源的细菌菌株比例明显高于全院感染患者水平。
  3.细菌总体分布上,血液病感染患者与全院感染患者均是以G-细菌占大多数,但其主要种类有所不同。与全院相比,血液病感染患者分离出的G-菌近五年明显增多,尤其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
  4.血液病及全院感染患者临床分离的真菌菌株中,均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最多见,但其分离出霉菌的比例明显高于全院水平。
  5.血液病感染患者MRSA的分离率总体上低于全院水平,ESBL(+)的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在血液病感染患者中的分离率与全院水平接近;在对 CRE(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细菌的监测中,有一株耐亚胺培南的肺炎克雷伯菌在2015年从血液病感染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出。
  6.①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无论在血液病感染患者中还是全院均始终保持较高的敏感率;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在全院中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但在血液病感染患者中的耐药率呈逐年升高趋势。②肠球菌中,屎肠球菌对青霉素G、左旋氧氟沙星及四环素耐药性较高,且均高于粪肠球菌;09年以后,血液病感染患者中未再分离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屎肠球菌或粪肠球菌。③血液病感染患者中常见的G-肠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对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高于全院水平,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的耐药性始终高于全院水平;此外,2015年从血液病感染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出一株耐亚胺培南的肺炎克雷伯菌,提示我们应更加重视 CRE的产生与控制。④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在血液病及全院感染患者中均保持较好敏感性,且这些药物在血液病感染患者中的耐药率低于全院水平,其与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近年来出现了下降,已低于全院水平。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高于全院,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近三年保持在10%以下,低于全院耐药率。
  结论:
  [1]血液科分离的阳性细菌占全院的比例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说明血液科环境改善以及院内感染的预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2]血液科由于疾病和治疗的特殊性,临床常见病原菌的分布、来源及耐药性均与全院有所不同,在临床工作中掌握其特点有利于根据感染症状、部位等,联合对细菌耐药性变迁的监测,从而使抗生素应用更合理、更有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