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冠心病患者病例对照研究的危险因素分析
【6h】

冠心病患者病例对照研究的危险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简称冠心病)是当今社会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心血管疾病之一。2017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指出,中国目前约有2.9亿心血管病患者,其中有1100万患冠心病,而且冠心病患病人数正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明确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对冠心病的预防与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Framingham研究已经确认了一系列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后来称之为“传统危险因素”;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冠心病一些新的危险因素逐渐被人们所认知,如血脂有关成分、代谢相关因子、炎症因子、基因多态性、心理因素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睡眠质量、口腔卫生等等,它们对预测冠心病的发生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拟探讨冠心病传统危险因素及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包括口腔卫生、睡眠时长、睡眠打鼾等与冠心病患病的关系,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目的: 通过临床问卷调查,探讨传统危险因素及不良生活行为方式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传统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等;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包括口腔卫生(牙线、牙签使用情况、每天刷牙次数、牙龈出血、牙齿缺失数目)、睡眠时长、睡眠呼吸暂停等。分别比较上述传统危险因素和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在正常冠脉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组及冠心病组三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找出它们与冠心病患病的关系,并明确CHD的独立危险因素。 方法: 1.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3月-2017年7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疑似冠心病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患者共380例,其中CAG显示大致正常冠脉者42例,作为正常冠脉组,78例患者造影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支及一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50%)为AS组,260例患者经CAG确诊为冠心病(一支及一支以上冠状动脉狭窄≥50%)为冠心病组。共对上述380例住院患者分别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采用面对面访谈方式,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姓名、性别、年龄、所在地区等一般情况,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既往史、冠心病等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婚姻状况、收入及教育水平、口腔卫生(如牙线、牙签使用情况、每天刷牙次数、牙龈出血、牙齿缺失数目等)、自我报告的睡眠情况(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长短及睡眠时长等)、睡眠打鼾情况(如是否打鼾、打鼾强度及睡眠呼吸暂停等)。 2.所有受试者于入院后次日清晨6:00-7:00,由心内科护士采集患者空腹时肘正中静脉血,并于当日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检验科专业人员测定血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四项(TC、TG、HDL-C及LDL-C)、心肌酶(CK、CK-MB及TnT)、凝血功能等指标。 结果: 1.正常冠脉组、AS组及冠心病组三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指数、冠心病家族史、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绝对值(LYM)、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这些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正常冠脉组、AS组及冠心病组三组患者的收入水平及文化程度相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 3.男性、吸烟者、饮酒者、合并高血压病及糖尿病者在冠心病组患者所占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冠脉组及AS组,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在吸烟指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红蛋白(Hb)、血肌酐(Cr)、尿酸(UA)、纤维蛋白原(FIB)、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空腹血糖(FBG)这些指标明显高于正常冠脉组及AS组;而冠心组及AS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低于正常冠脉组,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正常冠脉组、AS组及冠心病组三组患者在使用牙齿清洁工具(牙线、牙签)、每天刷牙次数及牙龈出血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牙齿缺失数目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冠心病组患者较正常冠脉组牙齿缺失≥10颗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0.05),而冠心病组患者牙齿缺失≥10颗的比例虽然有高于AS组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AS组与正常冠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牙齿缺失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5.正常冠脉组、AS组及冠心病组三组患者的入睡时间长短及睡眠质量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患者睡眠时长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冠心病组患者与正常冠脉组相比,睡眠时间<7小时及睡眠时间>8小时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0.05),但冠心病组患者与AS组相比,睡眠时间<7小时及睡眠时间>8小时所占比例虽然有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而AS组患者上述指标与正常冠脉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睡眠时间过短<7小时及睡眠时间>8小时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6.正常冠脉组、AS组及冠心病组三组患者在是否打鼾、打鼾强度及睡眠呼吸暂停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冠心病组患者较正常冠脉组打鼾者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0.05);AS组患者打鼾的比例也明显高于正常冠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患者较正常冠脉组打鼾声音大者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0.05)。冠心病组患者较AS组和正常冠脉组睡眠呼吸暂停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0.05),而AS组患者睡眠呼吸暂停比例与正常冠脉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故睡眠打鼾、打鼾声音过大及睡眠呼吸暂停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7.将本研究中的上述各项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男性、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FIB升高、牙齿缺失≥10颗、睡眠时间<7h及睡眠时间>8h是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 结论:1.本研究的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传统危险因素:男性、吸烟、饮酒、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红蛋白、血肌酐、尿酸、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及空腹血糖水平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上述指标是冠心病患病的危险因素。 2.本研究的单因素相关分析还显示,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如牙齿缺失数目≥10颗、睡眠时间<7小时及睡眠时间>8小时、睡眠打鼾、打鼾声音大及睡眠呼吸暂停也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也是冠心病患病的危险因素。 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纤维蛋白原升高、牙齿缺失≥10颗、睡眠时间<7小时及及睡眠时间>8小时,是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