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国家助学贷款受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6h】

国家助学贷款受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 言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现状综述

(三)本选题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四)本选题的研究方法

一、我国大学生资助制度的历史延革与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政策

(一)我国大学生资助制度的历史延革

(二)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政策

1.国家助学贷款资助政策简介

2.国家助学贷款资助对象

3.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作用

二、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受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二)是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

(三)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需要

(四)是促进受助群体健康成长的需要

三、国家助学贷款受助大学生群体思想行为中的偏差及其影响因素

(一)国家助学贷款受助大学生群体思想行为中的偏差

1.强烈的心理落差和自我意识形成偏激的人生价值观

2.自卑与自尊心理冲突下的性格孤僻影响到人际交往

3.虚荣与嫉妒心理下的非道德行为表现

4.众多期望下的沉重学习精神压力

5.国家助学贷款受助群体存在的诚信问题

6.狭隘的就业观与择业行为

(二)国家助学贷款受助大学生群体思想行为中出现偏差的原因分析

1.个人因素

2.家庭因素

3.社会环境因素

4.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素

四、加强对国家助学贷款受助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1.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树立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2.积量变到质变,树立渗透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3.寓教于行,树立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二)国家助学贷款受助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1.以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受助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2.以人生价值观教育作为受助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

3.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受助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4.以诚信教育作为受助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

(三)国家助学贷款受助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畅通“绿色通道”,入学教育为日常教育打好基础

2.发挥课堂教育的主导作用,推进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3.发挥心理咨询的“话疗”作用,推进解决思想问题与经济问题相结合

4.拓展课外教育的途径,推进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5.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推进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6.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推进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7.做好毕业教育工作,推进知识灌输与技能培养相结合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的连年扩招,越来越多的人享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普及教育。1999年开始实施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帮助数以万计的学子圆了大学梦,得到社会的普遍赞扬。但是对于国家助学贷款受助群体的大学生而言,助学贷款仅仅暂时解决了物质需求,他们因经济困难而长期受到压抑乃至扭曲的心理世界,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还关系到高校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教育公平理想的实现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们有责任、有义务去探索发现受助群体思想行为偏差的潜在规律性,以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抚慰那些因经济贫困而造成心灵创伤的大学生特殊群体。
   本文作者运用理论分析法、心理学分析法、文献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提出要在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给予受助群体经济资助的同时,切实加强对受助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就开展教育工作的具体对策进行了探讨。论文主体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简述了新中国建立60年来,大学生资助制度的发展沿革情况,介绍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及其实行10年来在解困助学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二部分阐述了加强国家助学贷款受助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第三部分对受助大学生群体在人生观、人际交往、道德、诚信、学习、就业等方面发生思想行为偏差进行综述,并从个人、家庭、社会环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分析了对受助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影响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第四部分提出加强受助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从受助大学生群体实际特点出发,以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做好受助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本论文尝试通过对国家助学贷款受助大学生群体外在行为表现和内在思想偏差的研究,梳理出主客观影响因素,探寻针对这一特定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具体内容,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到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