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家庭背景、家庭规模与农村居民的教育获得
【6h】

家庭背景、家庭规模与农村居民的教育获得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来源及理论、实践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创新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变量和假设

2.2 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2.3 数据分析方法

3 农村居民教育获得中影响因素的基本状况

3.1 家庭背景、家庭规模与教育获得

3.2 性别与农村居民的教育获得

3.3 农村居民教育获得质量的情况

4 统计发现与结果分析

4.1 不同年代家庭背景对个人教育获得的回归分析

4.2 家庭子女数与农村居民的教育获得

4.3 改革前后教育质量获得的回归

5 个案分析——农家三代教育获得的完整呈现

5.1 代际之间教育获得的基本状况

5.2 父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态度

5.3 父辈的教育策略与教育行动

5.4 家庭社会资本

5.5 三代人教育价值观的演变

6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机会总量的增加,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也随着不断延长;然而农村的教育质量却每况愈下,农村的辍学率居高不下,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省的问题。本研究以农村居民的教育获得为因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与多分类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对所提出的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影响农村居民教育获得数量与质量的关键因素,对比不同时代的变化与特点。而年代的划分主要是基于我国建国后的教育实践,大致经历了三个较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成立至文革开始,教育制度定型时期;第二阶段为文革十年动乱时期;第三阶段为1977之后高考制度恢复、重点学校制度恢复,教育发展时期。通过定量的研究发现:农村居民的教育在父辈与子代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传承关系,但对于特定的职业阶层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如农村上层职业(管理人员/村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在1977年之前对农村居民教育获得没有统计显著性,1977年后父辈的职业阶层对子代教育年限的获得优势才凸显。而父亲职业为普通职员群体和受访者性别这两个变量在所考察的时段里一直都对农村居民的教育获得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性别变量,都在0.001的水平上显著,体现了性别在对农村居民教育获得上的一贯强势作用力。在父辈的教育背景方面,随着父母教育水平的提高,父辈文化背景对子代教育获得的影响越明显。另外,在农村,家庭子女数对家庭教育资源的稀释作用较明显,而且这种作用主要是针对女孩:对于农村家庭中的女孩而言,家庭子女数每增加1个,女孩的受教育年限平均就会降低0.27年,而对男孩并未显示统计显著性。此外,笔者通过对农家三代教育获得的访谈,考察定量研究客观背景因素影响之外的其它作用力对农村居民教育获得的影响,访谈结果显示了父辈教育观念与教育态度、父辈的教育策略与教育行动、家庭的社会网络资源等因素对个体教育获得具有重要的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