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以东部沿海地区数据为例
【6h】

我国加工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以东部沿海地区数据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内容结构

1.2.1 研究方法

1.2.2 内容结构

1.3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文献综述

2.1.1 国外学者的研究状况

2.1.2 国内学者的研究状况

2.1.3 小结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加工贸易

2.2.2 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

2.2.3 一般贸易

2.3 加工贸易的理论基础

2.3.1 早期国际贸易理论

2.3.2 产业内贸易理论

2.3.3 跨国公司理论

2.3.4 产品内分工理论

2.4 小结

第三章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概述

3.1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

3.1.1 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来料加工阶段

3.1.2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进料加工阶段

3.1.3 90年代初期到2003年:快速增长阶段

3.1.4 2004年至今:新发展阶段

3.2 我国加工贸易的特点

3.2.1 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发展此消彼长

3.2.2 加工贸易国内增值部分不断提高

3.2.3 加工贸易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3.2.4 加工贸易区域分布不均衡

3.2.5 加工贸易企业主体为外资企业

3.3 小结

第四章 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实证分析

4.1 理论假设

4.2 实证分析——以东部沿海地区为对象

4.2.1 样本和变量的选取

4.2.2 数据处理

4.2.3 模型的构建

4.3 实证结论

第五章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政策建议

5.1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1.1 加工贸易区域分布不均衡,不利于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5.1.2 加工贸易以外资企业为主体,不利于进一步转型发展

5.1.3 我国人力资本供给缺乏,制约加工贸易转型与发展

5.2 推动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发展的政策建议

5.2.1 提高中西部地区产业承接能力,推动加工贸易地区产业转移

5.2.2 引导和监管外资发展加工贸易,鼓励内资加工企业开展自主创新

5.2.3 企业、高校与政府相互配合,加强加工贸易人才培养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二战后,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许多国家都积极融入到产品的国际分工体系当中。随着生产技术的飞速提高,国际分工不断细化,国际贸易由产业间贸易为主转变为产业内贸易为主;近年来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兴起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以跨国公司为载体的产品内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此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基于自身比较优势,以加工贸易的形式参与产品内分工,为本国及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可见,加工贸易是产品内分工在发展中国家的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我国政府积极调整本国外贸政策,努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工贸易得以在我国落地生根,并不断发展。经过三十多年的成长,加工贸易已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方式之一,在经济增长、就业拉动、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随着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及外贸政策调整,我国加工贸易步入了转型升级的新阶段。
  本文通过梳理加工贸易的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及特点,重点探讨影响当前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求对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做到从现象到本质的了解与把握。
  文章第一部分阐述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归纳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同时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产业内贸易理论、跨国公司理论和产品内分工理论。第三部分分析我国加工贸易发展历程,并从总量上、区域分布、企业构成及增值率方面总结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特点。第四部分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探讨我国当前加工贸易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人力资本、劳动力成本、外商直接投资等,从本质上把握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阶段及特点。第五部分归纳总结三、四部分内容,找出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