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的法律依据及其法律效果和影响
【6h】

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的法律依据及其法律效果和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防空识别区

1.1 防空识别区的含义

1.2 防空识别区的性质

第二章 防空识别区设立的法律依据

2.1 国际条约角度

2.2 国际习惯角度

2.3 国际法中防空识别区的法律原则

2.3.1 公海自由原则

2.3.2 飞越自由原则的适用

2.3.3 禁止使用武力原则

2.4 公法学家的学说

第三章 防空识别区设立后的国际法律效果

3.1 防空识别区设立的国内法律依据

3.1.1 美国

3.1.2 中国

3.2 防空识别区设立的各国实践

3.2.1 美国

3.2.2 日本

3.3 防空识别区设立后国际法律效果

第四章 防空识别区设立后的国际影响

4.1 国家主权

4.1.1 防空识别区与“领土”的关系

4.1.2 防空识别区与专属经济区上空

4.2 各国防空识别区重叠与解决

4.2.1 美国与加拿大

4.2.2 中国与日本

4.3 中国在东海防空识别区中的立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国际方面

5.2 国内方面

5.3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自2013年11月23日,中国宣布设立防空识别区(国际简称为ADIZ)以后,防空识别区在国际空域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防空识别区发源于二战早期,迄今十几个有海洋边境的国家划设了防空识别区,其中最著名的是美国和加拿大。美国还负责划设了日本、台湾和韩国的防空识别区,这是美国自冷战时期以来在该地区扮演军事角色所遗留的。
  本课题旨在通过对防空识别区设立中涉及的法律问题的研究,分析法律依据,从国际法的角度思考解决防空识别区设立的法理依据,将国际法理论与国际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并在分析当前世界局势的基础上,指出中国政府应当采取的具体措施,使中国在防空识别区争端中逐渐处于支配与引导地位。
  本文除导论和结论外,主体部分分为四章: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防空识别区的含义以及法律性质,防空识别区属于国家预警机制的组成部分,是一国为国家安全目的而设置的对航空器进行识别的特殊区域。从性质上来说,防空识别区不同于国家领空,也不同于专属经济区以及公海。
  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防空识别区设立的法律依据,目前没有任何国际条约或协定对防空识别区(国际简称为ADIZ)的大小和规则做出定义。防空识别区的设立没有明确的国际法律条文支持,其设立的规范形式主要来源于各国的国内法。但从国家实践角度,防空识别区被各国所默认。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几个国际大国设立防空识别区的国内法律依据以及各国实践。由于防空识别区的设立没有国际法理依据也没有任何国际组织监督,所以不同国家间关于防空识别区的规则和定义是不同的。防空识别区的设立主要源于各国的国内法。
  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防空识别区设立后的国际影响,以及举例说明国家间防空识别区重叠部分的冲突与解决,并对我国提出合理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