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医学专业知识对医疗场景下共情程度表现的影响
【6h】

医学专业知识对医疗场景下共情程度表现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共情的涵义

2.2 共情的主要心理学理论

2.3 共情的神经机制

2.4 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

2.5 共情能力的测量方法

2.6 医疗场景下共情的作用

2.7 医学专业人员的共情研究

第三章 研究思路

3.1 问题提出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框架

3.4 研究意义

3.4.1 理论意义

3.4.2 实践意义

3.5 研究创新点

3.6 实验范式的论证

3.7 实验材料的制作和评价

第五章 实验1:医疗场景下非医学专业个体与医学专业个体共情表现差异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方法

5.2.4 实验仪器

5.2.5 仪器探头布置

5.2.6 实验过程

5.2.7.数据处理

5.3 实验结果

5.3.1 一般共情能力IRI-C量表评分结果

5.3.2 疼痛评分结果

5.3.3 fNIRS脑成像结果

5.4 讨论

5.5 结论

第六章 实验2:控制关注的线索条件下非医学专业人员的共情能力变化

6.2.2 实验材料

6.2.6 数据处理

6.3 实验结果

6.4 讨论

6.5 结论

第七章 讨论

7.1 本研究结果与现有研究结论的比较

7.2 本研究结果与现有理论的联系与解释

7.3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与社会价值

7.4 对下一步研究的展望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共情(empathy)是指在面对他人情绪场景时,能够自发地感受到他人情绪,并对他人的情绪状态产生认知评估及相应行为反应的过程。已有大量研究发现,医疗从业者相比于普通个体,在医疗场景下对疼痛的共情程度较低。但对该现象的解释仍存在争议。有多项研究证实,专业知识会影响到个体的关注的线索,而关注的线索会影响个体的共情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可能是医疗训练影响到被试在医学环境中的关注的线索,从而影响到医学专业人员在医疗场景下的共情表现程度。本研究试图通过两项实验,进一步明确医学从业者对疼痛共情程度发生减弱的原因。在本研究中,通过IRI-C量表评价个体在一般情景下的共情能力,使用实验任务中的评分衡量医疗场景下的共情表现,同时使用fNIRS记录被试在发生共情时的脑功能变化。
  实验1旨在验证医学从业者与普通群体在疼痛共情上的差异。研究请19名普通大学生被试与16名针灸专业学生观看医疗场景图片,请被试对看到的图片进行疼痛等级评定并使用fNIRS监测脑血氧变化,实验后使用量表评估一般共情能力。结果发现,(1)医学被试与非医学被试在共情量表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2)在对图片中人物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时,医学专业被试与非医学专业被试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医学专业学生评分更低,(3)使用fNIRS监测被试的脑血氧变化,医学专业被试相比非医学专业被试,在背外侧前额叶区域的激活程度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这两类被试在情绪控制功能上的显著差异。为了确认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我们设计了实验2,旨在通过控制变量的方法,确定共情相关脑机制变化的影响因素。在实验2中,请16名非医学专业院校被试完成数图中针数、寻找骨性标志、判断疼痛程度三种任务,控制非医学被试观看针灸图片的线索,并对他们的脑活动进行监测。实验前,先对被试进行短时间的医学专业知识(骨性标志)培训。结果发现,在被试进行数针任务与寻找骨性标志任务时,脑激活模式与医学专业被试的差异,相比评价疼痛任务中的差异更小。研究证明了当被试的关注的线索发生改变时,其引起的脑激活模式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与医学专业知识的相关的关注的线索改变,会使被试的脑激活模式更趋近与医学专业被试。
  上述两项实验共同可以证明以下结论:(1)医学专业人员在医疗情景下更不容易感受患者的疼痛感。(2)医学专业人员在医疗场景中的共情表现降低,与他们观察患者时所关注的线索有关。(3)医学专业人员在医疗场景中共情表现的降低,还可能是长期医疗训练与从业经验所引起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