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情绪启动对个体注意偏向的影响:发展角度的探讨
【6h】

情绪启动对个体注意偏向的影响:发展角度的探讨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前言

2注意偏向

2.1注意偏向的概念

2.2注意偏向的发生机制

2.2.1注意警觉说

2.2.2注意解除困难理论

2.2.3注意成分理论

2.2.4图式理论

2.2.5平行分布处理模型

2.3注意偏向的研究方法

2.3.1情绪Stroop任务

2.3.2点探测范式

2.3.3情绪空间线索范式

2.3.4视觉搜索任务

2.3.5快速序列呈现任务

2.4不同群体间注意偏向研究进展

2.4.1恐惧与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

2.4.2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偏向

2.4.3消极身体意向患者的注意偏向

2.4.4注意偏向研究进展

2.5注意偏向中的积极效应

3情绪启动

3.1情绪启动的概念

3.2情绪启动与注意偏向关系

3.2.1注意偏向与情绪体验的交互及获得性模式

3.2.2情绪自我调节中的注意

3.3注意加工与眼动的关系

4问题提出

4.2本研究要关注的问题

4.3研究总体设计

4.3.1研究假设

4.3.2研究总体设计

4.3.3研究意义

5实验1不同情绪启动条件下个体对情绪脸孔的注意偏向

5.1被试

5.2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

5.3实验一研究设计

5.4实验程序

5.5眼动数据处理

5.6结果

5.6.1反应时

5.6.2眼动指标

5.7讨论

6实验2情绪启动位置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

6.1实验目的

6.2被试

6.3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

6.4实验二实验设计

6.5实验程序

6.6眼动数据处理

6.7结果

6.7.1反应时

6.7.2眼动指标

6.8讨论

7总讨论

7.1情绪性图片引起的注意偏向及其阶段

7.2注意加工中的情绪一致性与不一致性

7.3儿童对情绪信息加工的积极偏向

7.4情绪信息对返回抑制的影响

8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日常生活中,个体的认知时常受情绪的影响,且带有情绪色彩的刺激更能引起注意偏向。注意偏向是指个体对特定刺激的高度敏感性并伴随选择性注意,同时对其他刺激的加工排斥。情绪启动是个体对与启动刺激效价相同的靶刺激更敏感,且后续认知加工受先前情绪的影响,继而情绪会影响注意偏向。小学阶段儿童注意有不稳定性,情绪易受外部环境影响,同时关于情绪启动对儿童注意偏向影响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从发展角度考察启动不同的情绪及变动情绪图片的位置对情绪脸孔图偏向的差异,来探讨情绪启动类型及线索位置对学龄儿童注意偏向的影响。
  实验一以情绪图片和情绪脸孔图为材料,被试为70名某小学三个不同年龄段(8、10、12岁)的学生,实验范式为点探测任务,采用Eyelink1000眼动仪记录被试的眼动轨迹。结果发现:(1)相对于平静脸孔,儿童对情绪脸孔的首次到达时间短,说明情绪脸孔图能更快捕获注意。(2)积极情绪启动下儿童对笑脸的注视时间长于其他脸孔,且反应时最快,遵循情绪一致性原则;(3)消极情绪启动下,较低年龄段的儿童(8岁、10岁)依旧对笑脸注视地最多,反应时短,表明出现了情绪不一致效应;(4)无启动条件下儿童对情绪性脸孔的注视时间显著大于平静脸孔,其中对笑脸的注视时间最长。
  实验二在实验一基础上,操作情绪启动图片位置,继续通过眼动追踪技术记录眼动轨迹,结果发现:(1)无论启动图片位置在左或右,儿童对情绪性脸孔到达的更快;(2)早期对与情绪图片位置相反的脸孔位置到达地更快,随后受情绪性刺激材料的影响,依旧积极情绪状态下对笑脸加工时间最长,负性情绪状态中对悲伤脸孔注视时间最长。
  综合两个实验结果,表明情绪脸孔可优先引起注意,低龄儿童在消极情绪启动下表现出情绪不一致性,且情绪性任务影响返回抑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