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理距离对决策前相关信息采样量的影响
【6h】

心理距离对决策前相关信息采样量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部分前言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

2.1.2心理距离的起源

2.1.3心理距离的四个维度

2.1.4心理距离四个维度的关系

2.1.5心理距离的研究意义

2.2解释水平理论

2.2.1解释水平理论的概念

2.2.2解释水平理论的意义和应用

2.3心理距离和解释水平理论的关系

2.4决策和样本量

2.4.1决策的含义

2.4.2决策的影响因素

2.4.3样本量

2.5以往研究总结

第三部分问题提出与研究框架

3.1问题提出

3.2研究框架

第四部分实证研究

预备研究 心理距离四个维度的操作有效性

实验一模拟情境中心理距离对决策者信息抽样的影响

4.1实验1a 心理距离时间维度对决策者信息抽样的影响

4.2实验1b 心理距离社会维度对决策者信息抽样的影响

4.3实验1c 心理距离空间维度对决策者信息抽样的影响

4.4实验1d 心理距离概率维度对决策者信息抽样的影响

实验二真实情境中心理距离对决策者信息抽样的影响

4.5实验1e 真实情境中社会距离对决策者信息抽样的影响

第五部分总讨论与研究展望

第六部分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无论人们处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境,都难以避免会面临各种决策,所以决策问题一直是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诸多领域所共同关注的问题。决策在本质上就是决策者对多个不同可选方案的评估与选择,所以决策通常涉及到许多属性,比如时间、地点、人物、概率、信息多少以及收益大小等,这些都是影响人们进行决策的因素。
  解释水平理论(Construal Level Theory,CLT)认为人们对一件事如何进行反应,取决于人们是如何对这件事进行表征的,心理表征的抽象程度(解释水平)不同,反应就不同。而这种解释水平取决于人们感知到的与事件的心理距离(时间距离、空间距离、概率距离、社会距离)。所以说,心理距离是各种决策问题的重要研究视角。
  人们是从经验中学习的,当面对一个选择的时候,人们会寻找相关信息来指导决策。但是他们会寻找多少信息呢?我们知道,掌握的信息越多越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需求性),但是获取信息是有成本的(可行性)。根据解释水平理论,解释水平的高低会影响人们对需求性和可行性之间的权衡,所以本研究假设决策的心理距离会使被试在决策时搜寻更多的信息。
  本文研究心理距离是否会对决策前相关信息采样量的大小产生影响,并检验不同心理距离维度影响决策的相似性。结果显示,无论是在时间维度(实验1)、社会维度(实验2)、空间维度(实验3)、概率维度(实验4),还是在真实情境中(实验5),心理距离越远,被试越倾向于选择更大的样本量。这些结果支持在不同决策情境下的预测,包括四个距离维度,以及想象和真实情境。这表明扩大经验的抽样范围是心理距离影响决策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验证了心理距离的四个维度对决策影响的等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