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聋人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研究
【6h】

聋人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2问题的提出与概念界定

1.3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4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相关理论基础

2.2工作搜寻理论与就业研究现状

第三章聋人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实证研究

3.1研究对象

3.2研究工具

3.3研究步骤

3.4研究结果

第四章聋人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与就业结果回归分析

4.1回归模型

4.2回归分析

4.3小结

第五章改善工作搜寻行为,促进聋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5.1微观层面:改善聋生搜寻行为,促进聋生就业

5.2宏观层面:改善外部搜寻环境,助力聋生成功就业

第六章结语

6.1研究结论

6.2研究不足

6.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聋人大学生就业问题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越来越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研究这一就业难现象,这些研究多集中在如何从内部提升就业能力,加上政府和社会等外部力量的联合作用从而提高聋人大学生的就业率水平,却很少有人从微观视角入手研究聋人大学生寻找工作这一行为所导致的不同结果。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搜寻努力程度对应着不同的求职结果,那么聋人大学生独特的个体特征是否使他们具备独特的搜寻行为和过程,最终引向不同的求职方向和结果?这是一个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对该问题进行探究不仅可以从全新视角呈现聋人大学生就业难原因,而且可以为聋人大学生就业困境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文章基于工作搜寻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从五个方面研究聋生的工作搜寻行为,即信息因素、搜寻努力程度、期望工资和搜寻成本、搜寻自我效能感和感知控制、职业认知。在借鉴成熟问卷的基础上,根据聋生个体特征进行修改编制适合聋生搜寻行为研究的调查问卷。回收的问卷数据采用 SPSS18.0进行交叉表分析和回归分析,主要得出如下结论:
  一、聋人大学生搜寻行为在性别、家庭所在地、专业、听力等级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且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
  二、聋生搜寻自我效能感以及对搜寻结果的感知控制和职业认知均处于平均水平之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聋生就业率的提升。
  三、聋人大学生性别、听力等级、家庭所在地、期望工资、搜寻自我效能感、对就业结果的感知控制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认知均与最终就业状态呈现相关性,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就业结果。
  四、聋生工作搜寻行为与普通大学生工作搜寻行为在搜寻途径、搜寻努力程度、期望工资和搜寻成本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最后针对上述研究结果,聚焦聋生五个方面的搜寻行为及政府和高校等外部力量联合作用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微观层面:改善聋生搜寻行为,促进聋生就业:1.充分借助互联网搜寻平台,定制自身个性化信息搜寻渠道。2.增加搜寻努力程度,提升自身内部就业竞争力。3.客观评价自身能力,确定符合市场规律的期望工资。4.提高搜寻自我效能,增强感知控制度。5.明晰职业目标,使搜寻更具针对性。7.转变就业观念,在职搜寻与曲线搜寻并重。二、宏观层面:改善搜寻环境,助力聋生成功就业:1.政府加强政策导向,缩小城乡聋生搜寻差距。2.各级残联主动提供个性化服务,精准帮扶高校聋人大学毕业生就业。3.高校转变培养模式,兼顾各专业聋生能力的均衡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