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整体生态观下既存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
【6h】

整体生态观下既存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天津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的说明

第1章导论

1.1研究的缘起

1.2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2.1研究的意义

1.2.2研究的主要内容

1.3研究对象的概念意义

1.3.1既存建筑(Existing building)

1.3.2历史性建筑(Historic building)

1.3.3适应性再利用(Adaptive Reuse)

1.3.4含能

1.4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1.5研究的框架和探新

1.5.1研究的探新

1.5.2研究的框架

注释

第2章适应性再利用的宏观依据

2.1认识时代:二十世纪全球建筑业的铲旧建新

2.1.1二十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大量建造和最大量拆毁建筑的世纪

2.1.2二十世纪全球人口激增引发的都市扩张(城市化)

2.1.3严重的文化危机和生态危机成为二十一世纪面临的挑战

2.2理论基础: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主题

2.2.1可持续发展战略

2.2.2循环经济理论

2.3宏观意义:适应性再利用是可持续发展主题在建筑业的重要体现

2.3.1适应性再利用是对既存建筑最好的保护

2.3.2适应性再利用是节约社会成本的途径

2.3.3适应性再利用是城市更新的基本单位

2.4小结

注释

第3章适应性再利用的生态优势研究

3.1研究平台:“含能”概念

3.1.1“含能”概念建立的意义

3.1.2常用建筑材料的含能、能耗与CO2排放量计算

3.1.3常用建筑构件的含能计算

3.1.4含能密度计算法

3.1.5建筑全寿命周期的含能、能耗与CO2排放分析

3.2实证研究:原天津市劳保橡胶厂靴鞋车间适应性再利用项目与拆旧建新含能、能耗和CO2排放量比较分析

3.2.1“适应性再利用项目的含能、能耗和CO2排放量计算

3.2.2拆除重建项目的含能、能耗和CO2排放量计算

3.2.3适应性再利用与重建的含能、能耗与CO2排放量比较

3.3理论模型:适应性再利用的生态优势分析

3.4小结

注释

第4章适应性再利用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4.1理性思考:综合评价体系建立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

4.1.1对生态价值的评估

4.1.2对历史文化价值的评估

4.1.3对延长建筑寿命可能性的评估

4.1.4对个案经济可行性的评估

4.1.5对所产生社会效益的评估

4.2实证研究:温哥华兵营适应性再利用项目综合评价

4.2.1兵营建筑结构、周边环境及历史文化资源状况的评估

4.2.2公用/非营利及私人利用等各种用途组合形式的可行性分析

4.2.3不同层级改造方式的成本估算

4.2.4不同运营模式的收益(工程价值)估算

4.2.5不同融资方式的可行性评估

4.2.6不同方案对社区经济及社会效益的预测

4.3综合分析:适应性再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基本框架

4.4小结

注释

第5章适应性再利用宏观调控机制研究

5.1实证研究一:西方国家关于禁止随意拆、改建筑的规定

5.1.1关于拆除一般性既存建筑的规定

5.1.2关于禁止随意拆、改被保护建筑的管理规定

5.2实证研究二:西方国家关于适应性再利用的鼓励政策

5.2.1美国建筑适应性再利用鼓励政策的适用范围

5.2.2美国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相关鼓励政策的主要手段

5.3实证研究三:西方国家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规划管理

5.3.1适应性再利用项目的管理

5.3.2适应性再利用项目的申报

5.3.3适应性再利用项目的各类施工规范

5.4综合分析:适应性再利用宏观调控机制基本框架

5.4小结

注释

第6章适应性再利用建筑创作研究

6.1适应性再利用建筑的前提条件:功能的转换

6.1.1功能转换的条件与原则

6.1.2功能转换的基本方式

6.2适应性再利用建筑的创作思维:新与旧的融合

6.2.1内部空间的活化

6.2.2同化连接

6.2.3从已有结构中推衍

6.2.4城市片段空间的织补

6.3适应性再利用建筑的艺术成就:理性与浪漫的相辅相成

6.3.1对激进的现代主义的挑战

6.3.2对建筑修复理论的质疑

6.3.3改造再利用潮流的兴起

6.3.4适应性再利用的设计风尚

6.3.5再利用与建筑艺术的结合

6.3.6改造再利用与城市再生

6.3.7城市魅力的发现----“错综复杂的混乱”

6.4小结

注释

第7章我国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实践、对策与展望

7.1形势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建筑业“大拆大建”的正负面影响

7.1.1城市建筑业大发展是经济发展和繁荣的标志

7.1.2“大拆大建”导致严重的生态与文化危机

7.2理性思考:适应性再利用在我国的实践与发展趋势

7.2.1适应性再利用在我国的实践——星星之火

7.2.2我国适应性再利用实践的制约因素和发展趋势

7.3对策研究:适应性再利用宏观调控机制建立的原则与政策性建议

7.3.1善待国情,建立宏观的生态意识和适应性再利用理念

7.3.2立足国情,建立多层面的适应性再利用宏观调控机制

7.4小结

注释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欧洲十三国历史建筑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附录二:美国各州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税费鼓励政策及实施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整体生态观下既存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往往着眼于历史文化或经济得失的考虑,而忽略了它重要的生态意义.该文从既存建筑再利用的生态观、历史文化观和经济价值观等更广阔的宏观视角,对其在防止重复的资源消耗和倍增的环境污染以及历史文化传承和经济价值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通过对中国国情的分析,指出在当今严峻的环境保护形势下,适应性再利用对于中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在实践中应把握的原则和建立宏观调控机制必备的法律法规的政策性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