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城中村既存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研究
【6h】

城中村既存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图和附表清单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起源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对象的概念定义

1.3.1 城中村(Urban Village)

1.3.2 既存建筑(Existing Building)

1.3.3 适应性再利用(Adaptive Reuse)

1.4 研究的方法和主要内容

1.4.1 研究的方法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城中村既存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现状调研

2.1 文献调研

2.1.1 国内外文献综述

2.1.2 城中村的演变

2.1.3 城中村的症结

2.2 实地调研

2.2.1 对村民的采访

2.2.2 对租房者的采访

2.2.3 对市民的采访

2.3 调研成果归纳与总结

2.3.1 目前城中村改造的方式

2.3.2 目前城中村改造的影响

3 城中村既存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理论研究

3.1 城中村既存建筑综合评估原则的内容

3.1.1 对生态价值的评估

3.1.2 对历史文化价值的评估

3.1.3 对延长建筑寿命可行性的评估

3.1.4 对个案经济可行性的评估

3.2 城中村既存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策略

3.2.1 保护的策略

3.2.2 改造的策略

3.2.3 片段留存的策略

3.3 城中村既存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方法

3.3.1 街道空间的重塑

3.3.2 广场绿地的置换

3.3.3 院落空间的还原

3.3.4 重要建筑的保护与改造

3.3.5 特色景观的片段留存

3.3.6 配套设施的健全

4 城中村既存建筑适应性再利用实例分析

4.1 珠海市吉大村改造实例

4.1.1 吉大村基本概况

4.1.2 既存建筑的综合评估

4.1.3 吉大村既存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

4.2 厦门市钟宅村改造实例

4.2.1 钟宅村基本概况

4.2.2 既存建筑的综合评估

4.2.3 钟宅村既存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

4.3 深圳市蔡屋围村改造实例

4.3.1 蔡屋围村基本概况

4.3.2 既存建筑的综合评估

4.3.3 蔡屋围村既存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

4.4 郑州市东史马村改造实例

4.4.1 东史马村基本概况

4.4.2 既存建筑的综合评估

4.4.3 东史马村既存建筑的适应性再利用

5 结语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城中村改造是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城中村的产生、演变与症结,通过对各种人群的采访归纳总结了城中村的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当前主流的完全铲平、原地重建的改造方式对各方面的影响。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作为研究基础,总结出城中村既存建筑适应性再利用是城中村的最好归宿。
   论文主要针对目前彻底拆建的主流思想,提倡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城中村中的既存建筑。提出城中村既存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综合评估原则,对城中村既存建筑从生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延长建筑寿命可能性以及经济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希望确立一套决定城中村既存建筑去留的评估标准。根据综合评估的结果对不同的既存建筑分别采取保护、改造、片段留存等适应性再利用策略。明确提出城中村既存建筑适应性再利用的方法,这套方法涵盖街道空间、广场绿地、院落空间、重要建筑、特色景观、配套设施等多个城中村改造设计中涉及的层面。
   希望通过研究和分析找出城中村可以再利用的类型和再利用的层面,挖掘应该被保留的元素,这些元素包括历史文脉、自然要素、社会组织方式、空间形态等。而既存建筑作为承载这些元素的重要载体,我们要加以重视并努力探索出一条具体的保护改造与再利用的道路。论文通过调研,从城中村基本概况、既存建筑的综合评估、具体的适应性再利用方法三个层面分析了珠海市吉大村、厦门市钟宅村、深圳市蔡屋围村、郑州市东史马村等典型的案例,对城中村既存建筑适应性再利用这一理论进行了实例论证。这些成功的改造经验进一步告诉我们对城中村既存建筑,这一城市历史文脉和时代印记的物质载体进行适应性再利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