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立与话语研究(1949.10——1956.12)
【6h】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立与话语研究(1949.10——1956.12)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进高校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教育方针在高校的确立

1.1.1新民主主义社会教育方针和任务的颁布

1.1.2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的启蒙教育

1.1.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地位与体系的初步建立

1.2建国初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1.2.1积极参加土地改革实践,培养大学生的阶级意识

1.2.2参加镇压反革命运动,进行阶级斗争教育

1.2.3抗美援朝中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1.2.4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清除旧的思想余毒

1.2.5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反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

第二章苏联意识形态宣传模式的移植

2.1全面学习苏联经验的背景及内容

2.1.1学习苏联经验的原因

2.1.2苏联专家系统介绍马列主义理论的内容

2.2移植苏联意识形态模式产生的影响

2.2.1苏联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2.2.2苏联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倾向

第三章社会主义革命话语与批判资产阶级思想

3.1学习总路线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

3.1.1学习过渡时期总路线焕发的革命热情

3.1.2社会主义宪法的学习,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3.2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

3.2.1宣传唯物主义的学习运动

3.2.2对资产阶级思想的彻底批判

3.3开展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

3.3.1进行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3.3.2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方法

第四章 革命思维框架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特点及评价

4.1建国初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与话语特点

4.1.1建国初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

4.1.2建国初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特点

4.2革命思维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历史必然性

4.2.1思想政治教育契合了“革命”与“改造”的社会转型

4.2.2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效及历史局限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1949年10月--1956年12月,是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一方面要亟需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另一方面又要向社会主义过渡,国内的主要矛盾仍然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抗美援朝、思想改造、三大改造、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等政治运动频繁,这是在高校建立革命思维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时期。 在这一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政治理论课,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马列主义政治理论课体系,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借鉴、学习苏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完善了党委在高校中的机构设置和工作机制,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的始终。在苏联教育专家的帮助下,全面地介绍和引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些经典理论文章,对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化和系统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教材。除政治理论课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发动师生投入各个时期党的中心任务,参加当时以政治运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实践。不论是理论学习,还是社会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紧密地结合了各项政治运动,采取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方式进行,这决定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经验。 革命思维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建立,使师生划清了敌我界限,树立了阶级观点、劳动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把培养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提供了宝贵经验。但在革命思维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框架下,思想政治教育发挥革命性、斗争性的政治作用更为突出,这是当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特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