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居住区与传统聚落公共空间比较研究
【6h】

现代居住区与传统聚落公共空间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社区公共空间研究

1.1.2现代居住区公共空间问题的提出

1.1.3我国现代居住区公共空间的现状

1.1.4传统聚落中充满生气的公共空间

1.1.5国内外研究现状

1.1.6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1.2.1论文的研究方法

1.2.2论文的研究框架

第二章现代居住区公共空间分析

2.1我国现代居住区空间形态的演进

2.1.1当代中国城市居住空间的更新

2.1.2当代中国城市居住空间更新中存在的问题

2.2现代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建设与发展

2.2.1国内城市居住环境发展历史

2.3现代居住区的公共空间及其存在的问题

2.3.1空间不足

2.3.2空间失效

2.3.3结构不合理

2.4对于现代居住空间模式我们忽视了什么

第三章 研究的可比性分析与相关理论基础

3.1现代居住区与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可比性分析

3.1.1概念的界定

3.1.2比较研究概述

3.2公共空间的基础理论分析

3.2.1扬·盖尔关于公共空间的理论、特点及内容

3.2.2公共空间的类型

3.2.3公共空间人的心理行为

3.3公共空间中人的心理认知

3.3.1人类行为的普遍心理需求

3.3.2居民对居住区公共空间的心理认知

3.4公共空间中人的行为特征

3.4.1人的行为活动类型

3.4.2人的行为与公共空间的关系

3.4.3人自身心理行为方式对聚居空间环境模式的影响

第四章传统聚落公共空间分析

4.1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构成

4.1.1传统聚落空间结构形态

4.1.2传统聚落空间结构方式

4.2传统聚落空间的精神文化形态

4.2.1富有山水情怀的绿色文明

4.2.2富有血缘亲情的家园精神

4.2.3富有“伦理”、“礼乐”文化的聚落文明

4.3传统聚落的公共空间

4.3.1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类型和形态

4.3.2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行为特征

4.3.3对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理论总结

4.3.4传统聚落空间文化的启示

第五章比较的结论及对现代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的启示

5.1现代居住区与传统聚落公共空间比较

5.1.1公共活动对象的差异

5.1.2心理空间的差异

5.1.3公共空间的开放程度不同

5.1.4私密空间的空间层次不同

5.1.5公共空间层次与交往心理需求的符合度不同

5.1.6纵向公共空间的差异

5.2现代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初探

5.2.1构建融于自然的居住区公共空间

5.2.2构建利于交往的居住区公共空间

5.2.3构建居住区公共空间的文化性

5.2.4构建功能复合的居住区公共空间

5.2.5构建人性化的居住区公共空间

结语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现代居住区与传统聚落同为人们聚居生活的场所,公共空间是居住生活空间的延伸。城市居住区中,居民的公共意识淡薄,公共生活远不如传统聚落活跃。本文试图通过对传统聚落与城市居住区的空间物质形态与精神形态构成、居民交往心理与交往行为、公共空间等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的异同点及其因由。目的在于从传统聚落中找到其公共空间之所以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原因,并以此作为塑造现代城市居住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参考和依据,从而进一步探寻在城市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如何营造宜人的、充满生机的公共空间。同时,考虑城市居民的行为特征和心理因素,塑造出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心理空间。 “现代建筑的地区化,乡土建筑的现代化,殊途同归,推动世界和地区的进步与丰富多彩”,在1999年北京世界建筑师协会上发表的《北京宪章》,明确提出了对待传统的观点应该站在发展的角度,既不能用狭隘封闭的心态来推崇它,也不应当用今天和未来的价值观苛求它,挑剔它。我们应该以谦虚的、客观的态度学习传统,同时能够在当代设计实践中大胆创新。 本文正是希望通过对现代居住区与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具体分析及比较研究,探索现代居住区公共空间可能的发展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