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小城镇历史街区生存之道——原真性把握
【6h】

小城镇历史街区生存之道——原真性把握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社会背景

1.1.2学术背景

1.1.3实践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方法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方法

1.3 研究路线和意义

1.3.1研究线路

1.3.2研究意义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提出

2.1 小城镇基本概念

2.2 历史街区的定义

2.3 原真性基本概念界定

2.4 国外关于原真性的讨论

2.4.1早期涉及原真性的讨论

2.4.2近代关于原真性的思考

第三章 中国遗产保护中关于原真性的困惑

3.1 “拿来主义”之原真性的引进

3.2 不同角度的不同理解

3.2.1文物保护领域

3.2.2历史街区保护领域

3.2.3旅游领域

3.2.4艺术领域

3.3 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理解

3.3.1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理解差别

3.3.2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理解差别

3.4现实保护案例中关于原真性的争论

3.4.1故宫星巴克——宏观形象定位与原真性

3.4.2杭州雷峰塔关于重建的讨论——原真性究竟以何为根据

3.4.3苏州历史街区的新旧对比——原真性不是单一片面的

3.4.4 512地震受损文物修复——讨论原真性体现的实施步骤

3.5 国内原真性的误解和多解总结

3.5.1原真性是动态变化的

3.5.2从“人”出发的原真性

3.5.3整体宏观的原真性把握

3.5.4法律法规与原真性

3.5.5小结

第四章 我国小城镇历史街区的原真性概述

4.1 我国小城镇历史街区的普遍特点

4.1.1发展落后

4.1.2政策缺陷

4.1.3跳跃性强

4.2 历史街区原真性对小城镇的影响

4.2.1原真性与文化认同

4.2.2原真性与历史

4.2.3原真性与社会价值

4.2.4原真性与管理

4.2.5原真性与经济

4.3 我国小城镇历史街区原真性把握面临的主要困难

4.3.1全国普遍的城市化浪潮

4.3.2旅游业的刺激

4.3.3民众对现代生活的渴望

4.3.4缺乏对于历史街区中普通建筑的保护性技术

4.3.5对街区历史内涵挖掘不够

4.3.6缺少对历史街区功能的考证

4.3.7消极静态的保护

4.3.8片面单一的保护

4.3.9保护性破坏

4.4 我国小城镇历史街区原真性的把握

4.4.1把握历史街区特色要素

4.4.2把握历史街区真实价值

4.4.3把握历史街区的完整性

4.4.4把握历史街区的文脉

4.4.5把握历史街区使用和功能

4.4.6把握历史街区的认同感

4.4.7把握历史街区发展定位

4.4.8把握“人”对街区的作用

第五章 以泰宁历史街区为例探讨原真性把握

5.1 概述

5.2 福建泰宁县城历史街区概况

5.3 泰宁县城历史街区的原真性把握面临的主要问题

5.3.1共性问题

5.3.2泰宁历史街区面临的主要问题

5.4 泰宁历史街区的原真性把握

5.4.1维持历史街区功能的多样性

5.4.2建筑自我更新的灵活控制

5.4.3街道的生活特征复兴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 谢

展开▼

摘要

近年来,一些典型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许多大城市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热度,而在其他更大范围内的小城镇中的历史街区又将在快速的城市化作用下如何生存呢?这也是该论文的基本出发点。这些小城镇历史街区规模偏小,多数处在交通偏远地区,政府财政不充足,城镇名气也不高,而城市化的趋势却不会为此削弱,增加财政收入和摆脱陈旧恶劣的生活环境依然是当地政府和民间的基本愿望,而因此导致的诸多现象往往被人诟病,但归根结底则是历史街区原真性的丧失。
   自从上个世纪《威尼斯宪章》将原真性作为衡量世界遗产的基本原则后,世界范围内的遗产保护进入崭新的状态,1994年的日本《奈良文件》则将原真性在遗产保护中表述的更加透彻和清楚。而国内关于原真性的认识却模糊而混乱,这样的现象在许多现实的保护项目中日益突出,我们在针对遗产提出原真性的同时,很多时候并不清楚这里的原真性究竟指的是什么。原真性这里仅仅是一条原则,是判定保护工作的一个标准。这种情况在小城镇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更是常见。保护方法和保护内容大多仿造一些典范,生搬硬套,而常常忽略其自身的种种局限和差异。
   所以本文在前人对原真性的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从原真性发展和实例比较横纵两个方向认识原真性,理解原真性在历史街区保护中的作用和意义,并且采用综合分析的方式,试图针对中国小城镇历史街区保护特点,讨论坚持原真性的意义,使得小城镇历史街区能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街区文脉得以延续传承。同时从小城镇历史街区的建筑、街道、定位等各个关键要素出发,进行比较全面、客观的思考,力求探索出更详细的保持小城镇历史街区原真性的思维模式和实施手段,当然这里不存在一个万能的公式,而是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